【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月11日讯】(通讯员:陈雨欣 周欣怡 韩桐)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爱儿童和空巢老人的深刻指示,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增强社会对“一老一幼”这一群体的关注度,7月5日至8月20日,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春志愿行,共扶温暖心”志愿服务实践团成员赴菏泽、潍坊、济宁等地分别开展义务支教,拜访空巢老人等志愿活动。
暖心助孤-用爱送去温暖,抚慰心灵 我国老龄化的问题日趋严重,为了解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实践团成员周欣怡于8月1号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长山镇南王村,拜访当地空巢老人。周欣怡了解到当地大部分老人的子女均在外务工,其中有一名名叫孙秀丽的老人,这位老人的家里破旧不堪,水泥地面、掉皮的墙面、有些年头的马扎......老人大脑神经方面有些问题,行动迟缓,语言表达不完整,自己生活也是个不小的问题。当问到其子女多久看望一次时,老人有些迟疑:“不定时,他们有空了就来看看。”

图为实践团成员拜访空巢老人孙秀丽。通讯员 周欣怡供图
成员陈雨欣支教地潍坊市安丘市高家下坡村的老龄化也十分严重,村子里基本见不到年轻人。高家下坡村大部分的老人是靠政府补助和种地种桃维持生计,有些在外务工的孩子会定期寄给老人一些生活费用。老人支出很少,一般每个月平均500元的支出,用来买菜和米饭等。了解到这些,成员陈雨欣所在支教队也在努力帮助村民,拓宽他们的收入渠道,帮助村民们学习利用电商销售桃子,宣传安丘蜜桃。

图为实践团成员拜访当地村民闫祥进。 通讯员 陈雨欣供图
爱心筑梦-用爱照亮希望,守护成长 实践团成员周欣怡赴菏泽市巨野县龙堌镇进行了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结合专业特色为孩子们带来了趣味动物学、趣味植物学等课程,通过云旅行的方式,带孩子们了解了“缺氧但不缺信仰的地方”——西藏,通过《丢弃烦恼》一课疏通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猴子和猩猩、蝴蝶和飞蛾、蜻蜓和豆娘......一对对相似易混的小动物们该如何区分?在实践团成员周欣怡的讲解下,孩子们能够辨认。大熊猫虽常吃竹子,却是肉食动物;看起来如笑脸一般的爪哇牛鼻鲼,酷似眼睛的两个小孔实则为其排沙孔;火烈鸟的红色竟非天生,而是后天所得;远富美名的偕老同穴,常常居身于深海,共生有一雄一雌一对俪虾......通过讲解,孩子们惊叹于他们从未了解过的知识,并将这些生动有趣的动物故事讲给自己的朋友和父母听。

图为实践团成员讲授趣味动物学。通讯员 周欣怡供图
一张纸,一片叶,一盒油彩,便可留住自然的脚步。这节课是叶的拓印,成员陈雨欣帮助孩子们进行简单的叶子拓印。“颜色要涂的快些。”“你们可以自由发挥,你们想象中的叶子是什么样子的?”在实践团成员陈雨欣的耐心地指导下,孩子们完成了属于自己的画作,五彩斑斓、奇形怪状的叶子,孩子们用画诠释了大自然的多样性。
在课余时,陈雨欣拜访了学生闫子鑫的爷爷,爷爷提到当初让孩子参加趣味课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喜欢读书、问问题,但自己并没有接触过文化知识,没有办法解决孙子的疑惑。在高家下坡村,像闫子鑫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村子里孩子缺少兴趣的培养,平时学校的课程单一,接触到的科普性课程很少。父母文化水平低,不能够给孩子足够的学习方面的引导。支教队也根据这一情况努力帮助孩子们学习趣味科普知识,让孩子们多接触课外有趣科学文化,帮助孩子们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孩子拓印叶子。通讯员 陈雨欣供图
叮咚!手工课来啦!“我们把两个小木棒粘在扇子上,一个完完整整的西瓜小扇子就做好了。” 实践团成员韩桐正在细心地为孩子们讲解并演示西瓜扇子的制作过程。看着孩子们听着老师的讲解一步一步去动手制作的样子,在彩纸上创造自己喜欢的西瓜籽,互相鼓励合作,韩桐很惊喜也很感动。我们可以看到做的快的孩子会给志愿者再要一份材料,想要多做一个给弟弟玩,做的慢的孩子在志愿者的鼓励下不急不躁,成功完成制作。“其实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可一点不比我们大学生差,他们做事情比我们还仔细呢。”韩桐和其他志愿者感慨。
“我曾经听说过一句话:爱是一种行动,不是一种感觉。通过这次志愿服务我真正明白了这句话。也许这短短的几个小时并没有对这些孩子们有太多实质性的帮助,但可以在他们心里埋下一个种子,一个代表温暖和希望的种子。” 很开心也很荣幸能为孩子们服务,与孩子们交流。

图为实践团成员和孩子的合影。通讯员 韩桐供图
守望空巢,爱与照顾从不缺席,关爱儿童,温暖与希望常挂心间。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行,共扶温暖心”实践团成员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在行动,暖在心间”。世间有爱,爱从实践出发,“一老一幼”群体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与陪伴!
青岛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春志愿行,共扶温暖心”志愿服务实践团 责任编辑:陈雨欣 周欣怡 韩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