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书写传统的华章,用爱点亮留守儿童未来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2023年7月,青岛农业大学“春蕾之翼”调研团在济宁市梁山县黄河新苑社区开展为期十二天的支教活动。团队成员依托自身所学专业,学以致用,用传统文化赋能乡村美育,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
一·巧手剪出快乐,笔尖传承艺术
笔墨纸砚传国粹,横竖撇捺喻真知。来自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的志愿者丁梦和王晨蕊,让孩子们领略金石文字圆浑流丽之美,志愿者老师带领同学们从认字、握笔到仿写、习字,到每位同学都能呈现出一副完美书法作品,学生通过书写篆书,感受中国汉字之美。
小手巧剪纸,传承大文化。剪纸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志愿者老师王晨蕊为学生耐心讲解剪纸发展历史,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逐渐掌握剪纸基本技巧,一剪一裁,耐心细致,推动非物质文化走进校园、发扬光大。
二·推广普通话,助力乡村行
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为了培养孩子们说普通话的兴趣,认识普通话的重要性,来自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专业的孙嘉懿老师和孔柯欣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普通话课和小小主持人课程。在朗朗上口的声韵歌,有趣的绕口令游戏中小朋友们逐渐克服腼腆、打开心扉,提高了小朋友的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勇敢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三·拓出初夏之美,传承古老非遗
“敲”出童年,“染”出童趣。植物拓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一种艺术。这项活动由化工艺专业志愿者徐佳奕老师带领着学生们前往社区周边采摘树叶,在尼龙布上进行制作。植物拓印活动旨在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无限可能。
四.支教传薪火,礼仪永传承
兴礼仪之邦,做文明之人。礼仪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和素质,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来自校大学生礼仪宣讲团的志愿者老师刘润青所教授的礼仪课,包括社交礼仪、餐桌礼仪、仪态礼仪等。学生可以通过礼仪学习文明、友善、宽容等美德,培养出优雅的举止和高尚的品格。
通过优秀传统文化课堂,有效引导孩子们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从而树立起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推进非遗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丰富了时代青年的历史文化滋养,期间共青团梁山县委、梁山县大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河新苑社区党委发来感谢信,在信中对春蕾之翼调研团开展各项志愿活动表示赞扬,也赢得了当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作者:王晨蕊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春蕾之翼调研团
- 支教传播关爱,歌声荡涤心灵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扎根稻田旅,寻觅非遗行”乡村振兴推进团走进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明德书屋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支教服务活动。
- 08-04
- 星光散落的天台,踏月队的夏令营之旅
-   2023年7月7日,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海大学子赴浙江天台“行远路漫漫,晓深山青青”乡村振兴促进团为播散对乡村孩子的爱心和为乡
-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