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中国海洋大学暑期实践团队洱海生态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0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自十八大以来,保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逐渐落到实处。在云南,高原湖泊的治理也成为了重中之重。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的洱海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优美的水土孕育了优秀的白族文化,留下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遗迹,成为闻名海内外的旅游胜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湖区经济快速崛起在带动当地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如何协调洱海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洱海周边经济发展成为重要议题。
以此为目的,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海大学子赴大理发展成就观察团前往大理洱海周边进行实地考察、调查采访,最终总结优秀成果,思考并向大理州政府反馈改进意见,并希望为其他相仿的城市提供一个正面的例子。
时隔八年,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海大学子赴大理发展成就观察团(以下简称“观察团”)成员来到大理洱海对其进行为期三天的成就观察活动。
 
 
(观察团成员在研究所门口合照)
观察团成员们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云南省大理州的国家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工程实验室洱海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工作站的工作内容和洱海历年来的水质变化情况。

(研究员为观察团成员进行讲解)
工作站的日常工作内容之一是对洱海水样进行藻类密度统计。除此之外,研究员们还会对水样的氮、磷元素含量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和其他研究所的成果进行比对,最终将结果交由政府机关参考进行治理活动。
观察团成员还了解到,对洱海水质影响较大的藻类多为蓝藻,且往年藻华的爆发多出现在雨季。2020年至2022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洱海水质评价结果均为“优”,全湖没有发生规模化藻类水华。

(近期洱海水质调查样本)

根据实践第一天学习了解到的理论知识,观察团成员开展了第二天的实地考察和群众采访。
7月12日,观察团成员们来到大理洱海生态廊道进行洱海水质实地考察和群众采访,切实感受洱海水质现状并了解群众对于洱海的看法。
实地考察过程中观察团成员们发现,洱海水质相较于网络上多年前的图片有极明显变化——湖水清澈度明显提高,水面上漂浮垃圾减少,水下生态恢复良好。
 
(团队成员对餐馆老板进行采访)
实地考察过程中,观察团成员进行沿途采访收集群众意见,其中被采访人群中50%为当地商户,50%为外地游客。根据采访情况可得知,商户产生的垃圾有专门的垃圾车进行收集,污水需要经过污水处理站的处理才能排放。采访中一家民宿的老板向观察团成员介绍到,8年前在洱海边经营时洱海有明显异味,水质浑浊,水草丛生,如今洱海的面貌来之不易,是政府、商户、民众等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被采访游客中80%表示洱海风景秀丽,会对亲友进行推荐。也有部分游客表示观感与网上图片不符,洱海还可以更好。

(洱海生态廊道景色)
7月13日,观察团成员在与大理州海事局的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后,到游船洱海二号进行了参观采访。
洱海二号建造完工于2007年,并于2008年11月投入使用,是云南省客容量最大的游船。该船采用柴油推动,经采访得知,燃油产生的油污都会经过集中收集和堆放,再由专业部门于特定站点进行回收。游船的污水排放和垃圾处理等一直严格按照政府的相关规定进行,并对游览过程中可能对洱海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进行严格管控,始终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

 (观察团成员随工作人员前往洱海二号)
 
(观察团成员采访洱海二号船长)
自洱海治理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洱海参观。游客对于的满意度的变化也反映出了洱海治理的成效,。今后,洱海二号也将继续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各项工作,在给游船上的游客们带来优质游览体验的同时,保护好洱海环境
在生态方面,大理市政府将洱海保护治理作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抓手。同时,洱海周边经济区已经形成一道环保产业链,在政府严格管控下,有专人专车每天收集商铺、民宿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也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率。
在旅游业及商业方面,洱海周边现有一系列较完善的旅游设施,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和逐渐增大的宣传力度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但同时,根据观察团的采访,洱海周边旅游业在道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上仍略有不足。如可通车的大路到洱海边仍有很大一段距离,携带行李的游客在此段路程极为不便,然而公路直接通到海边又会造成污染。观察团成员认为可以在此段路程中设置小公交,由政府部门运营,即可较好地解决问题。观察团将此意见向大理州政府进行了反馈。
洱海是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淡水湖,也是灌溉着大理这片美丽土地数百载的“母亲湖”,在数次爆发蓝藻后,历经数年治理,洱海的水质逐渐达到了近年的最好水平,“水光万顷开天镜,山色四时环翠屏”的壮阔美景依旧是大理最引人的名片。洱海治理取得的经验,也可以推广到中国甚至世界其他湖泊的治理中。而对大理当地人来说,治理好“母亲湖”,也对旅游业的发展和振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洱海二号视角看下关城)
投稿人:
实践队名:海大学子赴大理发展成就观察团
成员:施涵、杨璐琦、杨若汐、邵杨梦霏、代佳蓓、潘霄、文勇翔、严展鸿、李卓峻
文稿撰写:施涵、邵杨梦霏、文勇翔、代佳蓓、杨若汐、杨璐琦
照片拍摄:潘霄、杨璐琦、杨若汐
指导老师:李昭阳
审核:
 
作者:海大学子2023赴大理发展成就观察团 来源:实践考察及采访
  • 共促特色产业发展,同筑乡村振兴华章 ——武汉大学青年学习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