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7月9日,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系“风动竹韵,扇舞画意”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成建的带领下,来到安徽省广德市东亭乡,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发展现状,探究非遗产业对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东亭乡位于广德市腹地,素有“竹海”之称,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竹文化。实践团队第一天进行了调研,逐一走访了当地的青创电商直播基地、东亭湖、茶山、马场和竹海等地,深入了解了东亭乡的自然人文环境和整体发展状况。
据了解,东亭乡盛产竹子,且历史悠久。这为当地发展了许多与竹相关的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折扇、竹编等非遗项目,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团队前往东亭乡高峰村明德折扇制作工厂,参观体验了非遗项目之一的明德折扇。明德折扇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经六代传承人的智慧与勤劳,技艺日益精湛,将古典技法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根据传承人的介绍,明德折扇不仅销往国内各地,甚至在国外也设置了销售商。其精致的产品设计曾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制扇名家企业”、“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文化重点出口企业”和“安徽老字号”等荣誉,为东亭乡的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在传承人的带领下,成员也参观了各个制作车间,了解到一个竹子成为折扇的过程有着抛光、蒸煮、雕刻等步骤,尤其是对扇面的花纹的染色这门老手艺更是令团队成员受益匪浅。最后团队成员体验了扇面的绘制和固定,制作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扇子,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成员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这些扇子不仅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与创意,更是对广德唐氏竹编的传承与创新的见证。通过亲身参与,团队成员们深深感悟到传统文化的珍贵,以及每一位传承人的辛勤付出和匠心精神。

第二天实践团队来到广德唐诗礼竹木工艺品有限公司,学习调研省级非遗项目之一的唐氏竹编。一进大门,就能看到各个老师傅们正在制作各种各样的竹编饰品以及用品,有着用竹子编成的保温壶的外壳以及果盘甚至抽纸盒,在老师傅们精湛的技艺下,似乎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用竹编来实现。在传承人唐圣丽的介绍下,团队深入了解了唐氏竹编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状况。在介绍过程中令成员印象深刻的是用竹编完成的现代手提包,手提包通体都是用竹子编成,没有用到现代的工业化工艺,在师傅们的心灵手巧下一点点编制出来,这样的技艺令团队成员叹为观止。随后在唐圣丽的示范指导下,团队成员亲自动手学习竹编的制作工艺,熟悉了“压一编一”、“插花”等技艺,体验了竹编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

此次实践活动让实践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非遗传统技艺的艺术特色,感受到了新时代农村的无限活力,见识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无限创造力。面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执着钻研、守正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传承非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为当地文化旅游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