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寻目连故里,传承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23-07-30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更好地了解非遗文化现状,感受非遗文化魅力,促进非遗文化传承,7月2日巢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探寻古艺目连戏,弘扬非遗续辉煌”实践团成员们前往黄山市祁门县开展非遗文化调研工作,助力非遗文化发展。
         在正式调研之前,实践团成员们开会商讨了活动行程的路线规划和实地调研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了充分准备。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实践团成员们在环砂村和马山村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例如采访当地居民,了解居民们对目连戏的喜爱程度;采访目连戏非遗传承人,了解目连戏的发展现状;采访当地文旅体局,了解政府方面对目连戏传承所采取的有效措施等。
         一方水土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又育一方人,生活在目连戏故里的人们从幼时便耳濡目染目连戏的声声调调。在调研过程中,环砂村和马山村的居民们都很善良、热情,他们有耐心的解答实践团成员们的疑惑,并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述了目连戏的一些寓意:祈求五谷丰登、驱邪逐怪、传承孝道等,这些美好寓意寄托了民众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
         目连戏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实践团成员们为更好地了解目连戏的传承与发展,特意采访了目连戏省级非遗传承人叶正初先生。在采访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目连戏是非常接地气的,主要描述红白喜事等日常生活。强调因果报应、换位思考等,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此外,实践团成员们还了解到目连戏发展的主要难题是传承问题,叶正初先生为此也采取了一些行动。例如组建少儿培训班;自费购买空白脸谱和颜料;利用闲暇时间教学生们画脸谱等,激发中小学生们对目连戏的兴趣,希望学生们是发自内心地喜欢目连戏。但是目连戏的传承与发展仅靠非遗传承人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它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
         演得好,观众愿意看,目连戏才能更好的传承下去。在马山村就有这么一个剧团在努力发扬目连戏,有这样一群人在不忘初心传承目连戏。演员们画了脸谱妆造,穿上服装,手拿道具,在舞台上表演。走索、跳圈、窜火、窜剑、蹬桌等独特的演绎方式,深深吸引了每个人。实践团成员们在这一刻,深刻感受到了目连戏的魅力。
         乘坐大巴车,来到当地的文化旅游体育局。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祁门县文旅体局近20年来,一直在保护、传承、发展目连戏的路上。2016年,面向全县抢救,让基层的农民演员们知道自己的坚守是有依靠的,主张“以演养戏,以戏留人”。民间和政府的双重扶持,让目连戏愈发焕彩。
         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滋养了一个国家的文明,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在当今时代,我们更应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坚守自己的文化自信,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作者:段惠宇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唱响青春主旋律,奋力建功新时代——“食”代胡杨表演团文艺
  • 安徽学子三下乡:捧生态甘泉 烹时代新茶
  • 倾听农户需求之声,体验金银花采摘之行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