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师生赴市金井镇围头村调研
多彩大学生网泉州7月25日电(通讯员 李梓源)为深入贯彻学校“五彩农林 耕读八闽”课程要求,探索新时代耕读教育实践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推进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工作,受金井镇人民政府邀请,福建农林大学副教授、晋江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刘飞翔带领学生成立“金色耕读”实践队,在金井镇农业办公室的协助支持下开展为期五天的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工作。
近期,刘飞翔带领实践队成员一行17人,赴泉州市晋江市金井镇继续开展走访调研,来到了被誉为“海峡第一村”的围头村开展调研。
作为连续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25个“国字号”殊荣,以及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省首批“金牌旅游村”等80多项各级荣誉的村庄,围头村的发展离不开洪水平书记抓住政策机遇的胆魄与开拓新思路的智谋。从哨长到营长到村长再到村书记,自2006年担任村主干以来,洪书记17年间倾心致力围头乡村发展,所走的每一步都表达了对家乡、对农民深切的关怀与热爱。
洪书记的辛勤耕耘也得到了村民与社会各界的任可,曾任泉州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现任晋江市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委员,连续10年在晋江书记评选中拔得头筹;洪书记曾参与央视节目的录制,与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交流,多次接收国家级、省级、市级领导的接见。
跟随洪书记的步伐我们穿过了记载着围头村发展光辉历程的长廊。在过去17年的时间里,围头村利用临海与对台的特殊优势,有效整合了“战地文化、滨海文化、渔村文化、侨台文化、海丝文化”五大资源,构筑起了“红色党建、绿色渔村、蓝色海湾、白色沙滩、金色产业”五色围头。倾听者洪书记的耐心讲解,我们收获颇丰。
随后实践队与洪书记进行了座谈会,洪书记分享了他对乡村发展的经验,强调乡村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力量,要善于将各类社会能力转化为生产力资源,借助社会之力助推乡村发展。同时村庄应找准自身发展定位,在不同时期做出不同的规划。谈及古村落保护的问题时,他提出保护古村落不应一刀切隔离保护,而是应根据村庄情况进行保护。留住原居民,发展新居民,与保护古村落的初衷相符。
洪书记表示,做一个有担当的乡村领路人,需要有大爱。他认为,在履职过程中,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同时弘扬新时代的家国精神,敬老爱老助老,打造好乡风、民风和家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刘飞翔就围头村和金井镇“强村弱镇”的现实问题与洪书记进行交流,指出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获得了洪书记的赞赏和认可。
实践队员也积极参与讨论,结合各自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在服务乡村振兴实践的体会,向洪书记请教书本无法解答的问题。
乡村振兴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梓源认为:“定位好村庄的主题名片,找到核心抓手进行切入才能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洪书记对于围头村产业的精准定位、文旅的创新发展、政治制度的精巧构想蕴含了太多的智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连日来,实践队师生围绕各村提出的现实问题,开展专题讨论,为每个村进行村庄肖像的描绘以及发展道路的规划,以更贴合每个村庄现实需要。实践队成员将继续开展工作,与金井镇人民政府密切配合,进行金井镇乡村振兴整镇推进工作服务。
时间:2023-07-25 作者:李梓源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