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寻访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社会实践队 ——聚焦乡村振兴,用心记录美好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首要目标。”2023年7月3日至7月10日,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寻访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红色青年队在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晓东畲族村开展红色走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参访晓东村红色纪念馆、畲族文化馆,与当地村民深入交流,感悟畲族群众的革命精神,汲取奋进的动力,进而展开党史故事宣讲、畲族文化探寻、乡村振兴纪实等主题活动。

访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实践队前往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在此,实践队员瞻仰烈士们的生平事迹,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不忘初心的感悟,更加深刻体会到“不忘来时路,谨记前人行”的革命精神。旧址墙上的革命烈士名单,诉说了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苏区人民进行反“围剿”斗争,创建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的艰难历程。“正是有了先烈的付出和牺牲,才有了我们国家现在的繁荣和稳定。”团队成员谢雨悦同学如是说。
探寻畲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实践队来到了畲族文化展示馆,感受到了畲族独特的文化色彩。团队成员以汉畲文化差异及交融为主题采访了部分村民和村干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畲族村民的生活方式与汉族相差无几,两族村民互通语言,邻里之间相处和睦。与此同时,成员们从采访产生的疑问入手,结合专业知识,为当地探索如何保留民族独特性传承和如何促进民族融合的发展模式建言献策。

深入人民群众,记录乡村变化。
     团队通过调研发现,晓东畲族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全村林地13350亩,耕地仅有343亩,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如何突破产业“瓶颈”,增强产业发展的造血功能,是摆在乡村振兴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村支书的带领下,晓东畲族村依托本地“山场多”的天然优势,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助力销售农产品,助力群众增收。在美丽宜居方面,晓东村整治道路摆放杂乱现象,治理乱搭乱建等违规行为,不断改善乡村环境。乡村变美了,生活变好了,老百姓的一个个愿望变成了现实。
     用镜头聚焦乡村振兴,用心记录乡村记录农民的美好生活瞬间。实践团队在入户采访的过程中,用镜头记录下他们生活瞬间。“有很多村民都没有自己的一幅照片,更别说全家福了,我们来到晓东村,就想要通过我们相机定格时光,也是给村里做点事。”团队负责人刘晨皓如是说。一帧帧精美照片,一副副怒放的笑脸,浓墨重彩展现了农民幸福感满满的生活场景,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成果。随着快门的“咔嚓”声,一张张爽朗的笑容被清晰定格。

    “这次实践让我认识到了晓东村的潜力和发展机遇,其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各类农产品如山茶油、三苍子、杨梅干、南瓜花等,倘若能够将交通问题和商标注册问题解决好,多挖掘能够吸引人来旅游的点,逐步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和游客接待中心,相信晓东的未来一定会更好。”实践队员卢蕊如是说。


 
时间:2023-07-22 作者:卢蕊 来源:中国青年网 关注:
  • 红色研学映初心,“义”心向党担使命 ——江西财经大学义工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