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油纸伞、青砖茶,非遗文化焕发新生机

为探寻古镇非遗文化,帮助非遗文化发展与传承,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雨润农”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2日深入羊楼洞明清石板街和赤壁市茶廉文化教育基地,探索以“发挥非遗文化效益”的特色道路,拓展非遗文化业务,打造非遗文化品牌。
在市政府工作人员张航的带领下,实践队先后见识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和赤壁青砖茶的制作工艺,在了解非遗文化的同时,探寻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产业拓展的方式途径,促进文化和产业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发挥非遗文化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
秉持着“宣扬出去”和“传承下来”的理念,实践队开展直播面向大众宣扬油纸花伞的制作工艺,“要真正留住这把伞,还是要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路,真心实意想继承这项非遗文化技艺的一定要联系陈阿姨!”实践队成员王浩源说道。此次直播点赞量超2万,社会反响良好。
此外,实践队成员郑晓涵还在陈艳明的指导下制作了一把实践队的特色油纸伞。“号竹、做骨架、上伞面、绘花、上油,待风干后一把油纸伞便可以投入使用了。”油纸花伞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陈艳明介绍道。从非遗文化技艺“满堂穿花”到最终的涂刷桐油,历经三项非遗文化技艺,一把油纸伞才得以制成。“从未想过我也能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小小油纸伞,称起的不是雨滴,而是我们中华文化五千年的自信!”
探索茶廉教育基地期间,实践团来到了羊楼洞的青砖茶博物馆共同品味青砖茶的历史起源和持续发展,当看到长度达宏伟壮观的万里茶道时,实践团的成员都纷纷被青砖茶的深厚的历史底蕴所震撼。据讲解员介绍,“万里茶道”起源于唐宋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经过不断地创新优化路线,成为了中俄友好交往的重要道路。
在中国青砖茶未来实践展示馆里,实践团成员见识了充分运用数字科学技术打造的集水肥一体化灌溉、视频监控、虫害防控为一体的智慧型茶园和独具特设的青砖茶包装和文创产品,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创新型发展。介绍的同时,讲解员给实践队成员免费提供了创新的青砖奶茶,实践队成员李毓阳表示:“不愧是创新出来的青砖奶茶,茶的苦涩被奶味所覆盖,非常符合青年人的口味。”
为推动赤壁非遗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实践团队整合现有数字和文化资源,利用“互联网+”时代的短视频热潮,为青砖茶和油纸伞制作工艺打造了系列专属讲解视频并在学院的官方微信账号上制作了“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专属栏目,打造赤壁非遗文化数字社区,尽可能地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
“化雨润农”暑期实践团队带队老师易早月表示:“我们暑期实践团队将在当地政府大力扶持非遗文化政策下,探索多样化创新性宣传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认识非遗文化。”
 
时间:2023-07-22 作者:韩延通 吴蔓玲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关注:
  • 广东大学生对话乡镇干部,探索金鸡镇乡村振兴新路径
  • 广东医学子三下乡:承载“急救”传递希望,奉献自我实践育人
  • 长大学子三下乡: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奋进力量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