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福建农林大学海洋学院赴福州市平潭县“智慧兴渔”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活动,7月10日团队来到平潭县磹报村鲍鱼协会(天多养殖场),以及钱便澳村、建民村等渔村,和一线工作人员交谈,学习养殖鲍鱼和鲍鱼育苗的基础流程和技术,亲自动手实践,快速掌握技术要点。
队员在平潭鲍鱼协会门前合影。符庭玮 摄
育苗是鲍鱼养殖的基础性环节,苗好鲍鱼产品质量才能好好。团队成员虚心向一线的工作人员求教,参与到育苗养殖的基本全过程,消毒、换水、均匀而适量的播撒饲料、测量水位等,并在每个环节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领会工作要领,学习更好的技术让鲍鱼生长迅速。
队员与平潭鲍鱼协会负责人交流育苗技术。符庭玮 摄
类似天多这样规模不大的养殖场、育苗场都迫切需要先进的育苗技术和养殖技术注入新活力,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鲍鱼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四点:一是品种不好带来的鲍鱼品质低下、二是高温对鲍鱼生命的威胁、三是赤潮造成水域环境严重缺氧,鲍鱼机械窒息而死,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鲍鱼中毒死亡、四是台风会破坏养殖设施,加上养殖户几乎没有向技术人员学习先进养殖技术的机会,因此解决方法多以预防为主,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刘若愚和两处的负责人达成了初步帮扶协议团队,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这会让养殖户拥有更多预防手段和治疗方法,大大降低农村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并且提高抗风险能力。在之后的3个月安排科研团队的师生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让养殖户掌握更多预防手段和治疗方法,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抗风险能力。队伍里的研究生马泽渊也将常驻养殖场、育苗场约1个月时间,在高温的、鲍鱼病害多发的夏季,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问题、共同渡过难关。
实践队员为鲍鱼苗换水。符庭玮 摄
这次“三下乡”活动,队员们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养殖场面临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各种方案,包括将先进科技带入鲍鱼育苗的研发,提供鲍鱼增殖技术,提出引进纯种鲍鱼苗的建议,为养殖户解读当前鲍鱼养殖的优惠政策等等。这些方案不仅能够提高鲍鱼的产量,也为养殖户致富之路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