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是碧蓝无际的天空,迎风飘荡的稻谷丛,迟来的风灌进我的衣服里,带来舒爽的凉意,回头再望望这个美好的村庄,于是落笔写下我的深情。
2023年7月3日,继昨日参观南雄市博物馆后,我们燃梦队伍出发前往珠玑镇灵谭村进行实地调研,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参观钟蛟蟠纪念馆、灵谭腐竹厂和红军战地医院纪念馆,以及对当地居民、游客对南雄红色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
秀水灵潭,红色热士,孕育出一大批英雄儿女。他们为革命事业拼搏,乃至付出生命,钟蛟蟠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钟蛟蟠1899年生于灵潭,学生时代即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接受革命思想,组织参与南雄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参加革命军队以后,历经第一次、二次三次反围剿”战争、水口战役、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型关大捷等,身经百战,功勋卓著。1939年9月8日,在延安报告工作时遭遇日寇空袭,壮烈牺性。艰苦奋战,历经磨砺,灵谭赤子永怀初心,誓死追求真理,永踏革命道路……简单的文字描述,书写下一位热血革命青年的一生,在纪念馆一步又一步前进,我的内心震撼、感动和自豪,仿佛耳边荡漾着的,是红色革命烈士的呐喊,是1939年黄木岭吹过的长风,是那连绵长存的浩气,在不足一百平方米的纪念馆里,长久翻滚。

图为燃梦调研队队员在参观钟蛟蟠纪念馆。
平息观馆后起伏的心情,下午我们开始向不同群体发放问卷。
热情、亲切,是我结束每一次问卷访谈后直观的感受,当地的居民大多是老年人,他们热情而温柔。在任务开始的时候,我有些手无足措,不知道怎么去邀请当地的居民来完成我们的问卷,遇到拒绝的爷爷奶奶我还会有些难过,担心问卷的数量不达标,后面在和队员的协作和相互鼓舞下,我们越挫越勇,也越来越顺利。那些年过半旬的爷爷奶奶们,他们会摆摆手说自己不是懂文化的人,却仔细耐心地倾听我们的问题,尽量配合给出答案;或是谦虚地说自己懂得不多,而后开始“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讲述上一代人言说下来的一个个红色故事。他们大多都听说过曾昭秀、钟绞蟠等红色人物,到梅关古道、珠玑巷以及本地钟蛟蟠纪念馆等地旅游参观过,在他们有色彩的描述中,我们被很多未曾听说过的故事动容。即使年过花甲,他们仍愿意花费半个小时来向我们后辈传递能力和红色的火炬,他们很乐意当地的红色文化更加广泛地传播出去,他们积极地配合政府部门关于文化遗址保护、修正的工作,当然,他们更希望我们后辈,出生在和平的这个年代,能清楚理解老一辈辛苦的革命道路,便也更加珍惜这份和平的来之不易,铭记历史,继承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图为灵潭村居民接受燃梦队队员的问卷调查。
岁月如歌,封锁记忆里的故事,留下刻苦铭心的印记。听老一辈絮絮地述说,便也在那细水长流中,更深刻悟得此番参观的意义重大。
(文:张桐雨 图:李家辉 叶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