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校园里有几个宿舍就有闹钟响起,红色血脉寻访团的队员们蹑手蹑脚的爬起来,一同乘车,从美丽静谧的校园出发,前往一个历史悠久凝重的红色小镇:安徽省六安市独山镇,更是全国第一将军镇。
独山镇走出了十六位将军,在战争年代,共有千余名烈士因反动派镇压而牺牲,可以说是一个英雄小镇、烈士之镇。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指导老师与队员们一同联系好四位革命前辈和烈士后代,并约定好利用五一假期前往采访。

在当地政府人员的陪同下,寻访团的队员们来到胡正先家附近,看见田间有一老人在劳作,张致昊同学积极的说,我先去问问!结果非常令人惊喜,这位老人是胡正先老红军的次子,从过军,入了党,虽然有所成就,但是七十多岁依旧坚持耕种,这样的精神令人佩服。他热情的和大家介绍胡正先老红军的故事,鼓励大家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斗士身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从容气度:“我父亲受邀去开学第一课,结果手稿忘带了,他在台上才想起来,云淡风轻的。人家还以为,这么大年纪的老爷子,还能脱稿呢!”

在这样柳暗花明的情况下,队员们热情高涨,凭借之前在校时做的完整资料搜集和情况了解,在对四位红色后代采访时,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汪荣华女士的后代汪华军找出了家里面的老照片、老物件,一个一个向我们介绍,在他的描述下,一位大节上巾帼不让须眉,细节处勤俭节约的劳动女性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

吴干才烈士后代吴家俊讲述了吴干才烈士是如何兢兢业业的将青春奉献给革命事业,最后又是如何壮烈牺牲,讲到真挚之处,不由得黯然。但是,当同学们问向墙上的锦旗时,他骄傲的介绍:“疫情之后,我们单位获得的。在有疫情的时候,我想我的祖父都不怕牺牲,我有什么好怕的呢?一定要冲在前面!”

杨以山将军的族孙是一名光荣的消防员战士,此前也曾从军,他的姥爷参加抗美援朝,父亲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家中三代从军。当他讲述到,自己在参加抗震救灾时,运输物资一直搬最大最重的,队员金灿不禁感叹到:“杨以山将军在后勤物资上纪功甚伟,可能这就是冥冥中血脉传承吧。”杨明灿严肃的解释到:“为人民服务,才是我们的血脉传承!”
红色血脉寻访的时间过的很快,但是这几天听到的动人事迹,以及红色后代、甚至镇上普通镇民所流露出的朴实、奉献等一系列高尚的品质,让队员们动容。队员们下定决心,不仅要寻访,还要去广泛传播,让青年们都领悟到红色独山的意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