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宁区爱蔷薇园艺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主任介绍了蔷薇科花卉月季的栽培历史、育苗种植、产业建设、发展前景等情况。月季是全球和中国的第一大切花,晋宁切花月季产量几乎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虽然是月季之乡、花卉之城,但大量的品种和种苗需要进口,花农每卖一枝花都要交一定的专利费用,不仅农民负担重,产业的发展也被‘卡脖子’。”陈主任说。
因此,多年来,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博士一直带领研究团队攻克难关,自主研发品种与种苗,选育出具有中国古老月季和云南野生蔷薇优异基因的育种亲本和新品种。科学院博士通过将不同的月季进行杂交,育成抗寒、抗旱、抗病、抗虫、多季开花的新品种群。目前,品质优良、观赏效果好的树状月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树状月季因其少和形态美丽,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接着,实践队员们参观了云南晋宁花卉科技小院,见到两个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云薇二号”和“小甜心”。该公司团队的科研成果已取得可喜的成绩,自主研发的“晋宁翠花”等月季品种获得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据相关资料,截至2021年底,该团队收集国内外月季种质资源2000余份,其中包括60个珍贵的中国古老月季品种,以及部分野生蔷薇属资源,现代月季品种1000多个,保有育种材料10万份。研发出10余个环保月季新品种,并具备了每年优选3-5个优异月季新品种的能力。
陈主任介绍:“我们团队的年育种规模在20万粒左右,每年可生产与销售优质月季种苗1000万株、景观月季100万盆、育种和科研材料10万份、古树造景月季1万株。”该公司聚焦蔷薇属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发掘自主知识产权优良基因,为中国月季插上种业“芯片” 。
通过采访当地居民李叔叔,实践队队员了解到:科技实验室开在村里,很多年轻人在进入乡村振兴实验室之前,要在村民家里同吃同住一两个月,熟悉这里的产业,近距离和村民交流。实践队员们路过了村民们的家,只见每家门前都贴着家庭信息栏,有户主信息及家庭详细地址,以及不同的家风家训:“上要尊老、下要爱幼,用感恩的心去完善一切,让家庭上下和睦……”
陈主任谈到:“晋宁区实行乡村振兴政策,农民可以放心投入、扩大生产,改善农村设施条件,有利于形成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晋宁的‘一县一业’鲜切花发展势头强劲,我们的研发团队选择在宝峰街道扎根,与村民们共建共享,不仅培育月季,还能打造清水河‘月季村’的品牌,让月季成为乡村振兴之花,村民的共同富裕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