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社会各阶层对党史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2022年7月3日至7月18日“党史(国学)小课堂”校地共建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来到山东青岛,深入当地中小学生群体,开展关于党史知识了解程度的调研。
本次实践的前期准备阶段,“党史(国学)小课堂”校地共建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首先进行分工,将所有成员分为三组,一组成员负责调查党史相关资料,选取一些耳熟能详的典型的党史故事以及党一百多年来艰辛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作为问卷中的基本历史背景;二组成员对于一组成员提供的党史资料制作线上以及线下的调查问卷;三组成员负责本次活动的落地实施。
本次调查问卷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通道进行。利用现代发达的互联网等科学和技术手段,制作线上调查问卷,在网上投放调查问卷,通过QQ、朋友圈等社交媒介向外扩展调查对象,收回有效调查问卷若干,该工作主要由一组二组成员负责完成;三组成员主要负责线下调查活动的进行,小组成员先与当地教育机构进行交流,确定活动的进行,随后根据当地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活动流程。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有利于扩大调查对象范围,使调查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随后进行本次实践的具体实施,自7月7日来,实践成员薛廉欣深入当地教育机构,对各个年级(从二年级至初三)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四十余份,收回有效问卷36份。
本次问卷调查的核心在于党史学习教育,本次问卷调查目的明确针对性强,通过学生的问卷填写情况可以明确反映出中小学生对于党史的了解程度,同时能够反映出中小学校对于爱国爱党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本次实践活动的后期总结工作中,“党史(国学)小课堂”校地共建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通过学生们的调查问卷以及与孩子们的交谈,可以认识到,中小学生对于党史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小学生普遍熟悉中国共产党中的优秀代表人物以及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并表示愿意去践行这些优秀精神,例如: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等。在实践过程中,一名六年级的小男孩谈到了自己的梦想,“我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我在书本中认识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他明明可以留在美国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他为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不畏艰辛选择了回国,我现在也非常热爱我的国家,所以我想好好学习,以后做一个科学家,报效党和国家。”在场之人都没有想到小小年纪的孩子有如此的觉悟,大家都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宏伟志向打动,无不为之赞叹,瞬时掌声雷动。中学生通过学习历史科目,相较于小学生能够对党史有着更加深入、广泛的了解。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普遍熟悉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艰辛历程以及重要的历史节点,他们对于党的精神会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
学生们对于党史的了解程度可以侧面反映出中小学校党史教育、红色教育、爱国教育的注重程度。“党史(国学)小课堂”校地共建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对收集起来的调查问卷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根据有效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无论中学还是小学,有96%的学校会在每周一举行一次庄重的升旗仪式,有93%的学校会在升旗仪式上进行党史或其他正面内容的演讲,有89%的学生会在升旗仪式上大声地唱国歌,直观的数据显示出绝大部分学校仍然注重对于当代青少年爱国爱党的教育,可以一定程度地反映出这些学校以及当地对于青少年党史学习是相当重视的。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党史的学习教育对于当代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可缺失的一环,青少年学子们在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学习经验,总结教训,争做红色血脉的传承人;“党史(国学)小课堂”校地共建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能够在实践中巩固自身专业知识,坚定自身理想信念,做好红色火种的传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