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艺诺)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儒家礼仪,7月3日,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儒家文化齐鲁行”团队在西槚柏村进行传统文化的演礼活动。西槚柏村党支部书记刘其力、西槚柏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帅、山东省委组织部选调生、西槚柏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申潜、学院团委书记刘贤贤、辅导员刘润欣、蔺琦琦、董经参加此次实践活动。
本次演礼活动主要进行了拜师礼即束脩礼的展演,束脩之礼的意思是古代民间上下级、亲戚、朋友之间相互馈赠的一种礼物。古代学生与教师初见面时,必先奉赠礼物,表示敬意,被称为“束脩”。早在孔子的时候已经实行。唐代学校中仍采用束脩之礼,并由国家明确规定,不过礼物的轻重,随学校的性质而有差别。教师在接受此项礼物时,还须奉行相当的礼节。束脩的致送,表示学生对教师的尊敬。束脩礼的过程依次为正衣冠、诵读《束脩告文》、献戒、执束脩、训诫、礼敬师儒。
在演礼中,志愿者身着儒服作为学子站立在先生左前侧三至五步,整理衣冠帽、领、束带、袖,随之起身将袖手置于腹部,向先生行揖礼,之后向孔子像行三揖礼,再向出场的先生行揖礼,先生还礼。学子揖,保持常揖姿态,一位学子向礼生呈《拜师告文》后,退回原处,常揖。学子持酒脯前行至先生的右前方,揖,呈酒脯。先生叉手回常礼,接过酒,饮用,将酒爵交给身后右侧的礼生。学生侧身回揖,行深揖礼,表示不敢受礼。礼生收酒脯,放于案上,学生与先生建立师生关系。尽管儒服繁重,团队成员在展演过程中始终不曾露出疲惫的神态,成员用流畅完美的表演给在场的群众带来一场精妙绝伦的表演。展演结束后,志愿者讲解儒服、礼仪的含义以及儒家传统的礼仪等有关知识,回答群众提出的关于束脩礼以及其他传统礼仪的相关知识,积极弘扬优秀儒家传统文化,让更多的百姓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而在泱泱华夏的文化传承中,儒家文化的身影占据了中国半壁江山,它以其自身的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在中华大地上传承至今。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但是现代社会压力较大的环境下,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思想之间、社会发展形态与传统文化体系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并且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内容自身具有复杂性、广泛性,学习周期长,越来越少的学生能够认真去学习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不断受阻。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国运强,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身处圣地学府的圣地学子,有责任把孔子的思想传播至各地,让各处的人们都可沐儒风雅韵,仰智慧之光。
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是通过加强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在当代社会价值中的体现,为公众学习传统文化精髓提供良好平台,从而达到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从根本上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建设提供文化基础支撑,一方面为传统优秀礼仪文化传播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亦可为我国社会发展建设起到正面引导作用。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西槚村的百姓观看了一场精彩表演,了解到了以束脩礼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激发大家对儒家文化的兴趣。团队成员坚持向各地百姓展示优秀传统文化,深刻民众对束脩礼、射礼等众多传统礼仪的认知,从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加强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觉传承儒家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走上传承与弘扬儒家文化的道路,尽管儒学的部分内容在如今稍显落后,但坚持为其注入新的活力,用心去发掘儒学的新时代内涵,让在中华大地上传承千年的儒家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