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儒家文化齐鲁行以“学习优秀文化,弘扬传统礼仪”为主题,活动以“优秀儒家传统文化进社区”为宗旨,每年走进山东省内4-5个城市,活动中志愿服务队员身着传统儒服,展示传统礼仪,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调研传统文化在各地的传承情况。志愿服务在济南、青岛、泰安、济宁、淄博、威海进行实践。深入家乡城市社区及乡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就现代在各地推广君子教育的可行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调研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束脩礼,是古代学生与老师初次见面时的一种礼节,也就是拜师之礼。古代学童入学时须交束脩,以作为付给教师的学费(一说见面礼)。所以“束脩”也常演变为“上学”的代称。后发展演变成一种学校的礼仪制度,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道、明礼求学的崇高风尚。
队员们顶着炎炎烈日,一丝不苟举行束脩礼展演。扮演师傅、宣赞和学子的队员各居其位,按礼制身着不同样式的儒服进行束脩礼展演。师傅立于孔子像的左侧,宣赞立于孔子像的左前方数步,学子立于场地的中央,依次进行正衣冠、诵读《束脩告文》、献戒、执束脩、训诫、礼敬师儒等礼仪环节。古典而庄重的束脩礼仿佛划开时空,带着队员与游客回到千年前的中国。
“纸上得来终觉浅,投身实践觅真知”。在本次“儒家文化齐鲁行”暑期志愿服务活动中,队员们欣喜地感觉到,经过志愿服务的磨练,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爱好者、并有社会责任感的当代大学生,队员们以自己的方式向社区群众宣传了儒家文化,在锻炼自身的能力加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同时促进了儒家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交融。
在本次“儒家文化齐鲁行”暑期志愿服务活动中,队员们欣喜地感觉到,经过志愿服务的磨练,我们变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爱好者和肩负有社会责任感的当代大学生,队员们以自己的方式向社区群众宣传了儒家文化,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加深对儒家文化的理解,同时促进了儒家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交融,在儒家传统文化逐渐消失的今天,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向社会宣示了它的存在。
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为我们积淀下来无数的珍贵传统文化,这里有唐诗宋词的风韵,有琴棋书画的艺术。我们要用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塑造人的修养和气质,从而促进中国梦的实现。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经济腾飞,令世界惊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在经济与政治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思想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先进文化不仅要引进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也要进行自我剖析,发掘本民族核心文化,也就是儒家文化。
对待民族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够数典忘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正确对待儒家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儒家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把儒家思想的价值和理念发扬光大,发掘儒家文化价值,传播儒家文化理念,弘扬儒家文化精神,积极响应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亦即“中国梦”,在实现中国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强国梦的过程中,我们要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掘它们蕴涵的真正力量,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不是几句话、几段文字能够说清表明的,其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加以吸收,并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使其发扬光大,实现儒家文化应有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