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疫情防控
队员们首先进行的是登记外来人员信息活动,暑假期间,人员流动增多,疫情防控更加严峻,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对外来人员应做好信息登记。实践队员们先在村中播报,呼吁返家人员主动来到村委登记。许多返乡学生纷纷来到村委,表示支持乡村工作,实践队员们认真接待,仔细记录。村干部提醒队员,有好几户人家位置较为偏僻,可能听不到广播。于是队员们在村民的带领下来到这几户人家中了解情况,进行信息记录。
虽然目前疫情在全国得到有效控制,但生命安全情况绝不能疏忽,防疫的每一环都至关重要。正值暑假,人员流动频繁,疫情防控不容松懈,村干部与实践队员们全力以赴守好疫情防控安全线。
关爱空巢老人
据村干部介绍,村内“空巢老人”现象较为严重,许多年轻人出去打工,老人们在家独自居住,并不能很好的照顾自己,有一些伤病都是体检才能发现,家里缺了油盐之类的必需品也不会出门去买。在与村干部交流沟通之后,实践队员们又参与了关爱空巢老人这一活动中。实践队员们买好水果,前往空巢老人的家中。老人们拿出自己平时舍不得吃的瓜果热情招待队员们,笑呵呵地回答队员们的问题,并一再挽留队员们一起吃饭。
通过与老人们的交谈,实践队员们了解到,空巢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在外打工子女每月固定的打款,除去水费电费钱,并没有额外较大的开销,在国家的支持下,老人们每年还能收到资助以及免费全身体检。据大部分老人反应,他们现在最想要的,其实是有人能陪他们说说话,整天自己在家,他们不知道怎么度过一天又一天的生活。因此,实践队员们分析得出:老人们基础的物质生活是得到有效保障的,关键在于精神生活。
实践队员们向村干部反应了这件事,并且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交流,村干部承诺在老人居住较多的地区盖一座小亭子,老人们可以在此一起聊天纳凉。
推进垃圾有序投放
在走访调查中,实践队员们注意到,当地垃圾存在乱投问题,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实践队员们展开街边采访,询问村民为什么不定点投放垃圾时,一位中年男子表示,村里的垃圾堆在村口,实在太远了。当问到一位住在村头的妇女时,她表示,看到别人都随便扔,自己就随便扔了。
实践队员们经过三天的走访调查,发现村民们的垃圾乱投是“乱中有序”,大部分村民将垃圾扔在自己家小巷的尽头,一些老人行走不便则是直接扔在门口。冬天村民们会找共同时间统一清理一次,但夏天由于温度太高,垃圾腐烂加快,村民们都不想清理,造成了村内环境破坏。
实践队员们将这一调查向村委会反应,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在村内设立大量的垃圾桶放置在每一个巷口,避免村民因距离问题乱投垃圾;在老年人家门口设立垃圾桶,照顾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安排专人定时清理垃圾桶等。村干部肯定了队员们的建议,并且安排了广播和宣讲,提高村民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实践过程中,团队任务分配合理,工作安排合理,访问态度友好谦和,对待乡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解决,采访内容细致,得到村民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