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乡村振兴,投身爱农行列

       7月10日,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扬爱农兴农精神,四川农业大学“猕果良医”团队来到都江堰猕猴桃科技小院,提高了团队成员的爱农意识,帮助当地农户解决农业问题。
       社会实践开始前,团队前往位于温江的青浦园进行了关于玉米大豆的勘察调研,听取关于大豆微生物实验的知识。团队成员向青浦园工作人员了解到-大豆的长势与微生物息息相关,有的微生物会对大豆本身产生正反馈,反之则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都江堰猕猴桃协会,与猕猴桃协会会长交流并了解猕猴桃发展历史与产业现状。猕果良医团队首先向会长了解了粮果套作的有关知识。粮果套作模式是利用小春作物与猕猴桃套作的一种栽种方式。该模式一方面既可以提升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更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一举多得。目前在果园里已经采用了的模式有大豆与猕猴桃,马铃薯与猕猴桃以及胡豆等与猕猴桃间的套作。
      随后,团队成员前往猕猴桃基地,走访农户果园,调研大棚使用情况与猕猴桃果实的精准防治技术。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钟森师兄为猕果良医团队成员讲解猕猴果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并向成员们介绍精准防治技术和田间智能微气象监测仪。团队成员学习到了猕猴桃病害前期怎么防控,病害发生后怎么解决治疗的相关技术。一定程度上了解科技小院对于当地猕猴桃产业在面临濒临毁灭时引入的新技术。挨家走访,慰问当地果农猕猴桃种植情况。猕果良医团队成员前往了当地雷明江果农的猕猴桃园中进行实地慰问,成员向果农学习了“红阳猕猴桃聚土栽培—花叶狗枣苗做砧木“的特殊技术。随后成员们跟随雷明江果农的脚步,走入园中,在园中观赏、品尝了果农精心栽培的猕猴桃珍稀品种—软枣猕猴桃。成员们切身感受软枣猕猴桃的特殊口感,并学习了其相关的栽培技术
      猕猴桃基地有不少个体种植户,团队为了助力乡村振兴,对农户展开了一系列的农业科普与调研工作。团队成员聚焦“蔬菜等经济作物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的抢救性保护”,开展了可持续农业科普、调研、行动。在崇州基地,都江堰科技小院等地对其他作物展开了调研活动。
 
 
 



 
时间:2022-09-01 作者:吴宇雪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 关注:
  • 胡里山炮台
  • 述往思来,向史而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在要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吸收营养,走向未来。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红色
  • 09-01
  • 学党史,讲红色故事
  • 学党史,讲红色故事
  • 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兰州理工大学红柳青年学习随身听实践团前往甘肃天水进行实践学习。
  • 09-01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