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肖屋,难忘传承

中国青年网广东8月11日电(通讯员 卓金城 陈帼俊 郑彤彤)随着假期的到来,各地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已经在逐步展开,本次三下乡活动星火撩“源”暑期三下乡团队为践行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所提出积极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于7月17日至7月31日前往广东省河源市进行实地调研,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属于大学生的一份力,弘扬当代大学生先进知识,用大学生的所学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宣传出力。

 

广东职业学院学院星火撩“源”三下乡暑期实践队的第一站来到了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内的一个小小村落“肖屋村”。

 

       肖屋村本名桐梓园,从明朝天顺(1457年至1464年)开始计算,肖屋村的历史应在550年左右。它深居山中,萧氏家族在此安居乐业至今已然十几代,为书写简便,村民也从原本的“萧”姓改写为同音的“肖”字。据2022年6月22日驻村总结报告所汇报数据,现如今肖屋村内共有142户村民,总人口706人。在这个远离城市的小乡村,人们过着相对安逸的生活,朝而作、暮而归,自给自足,虽不富裕,但乐在其中。但这个小小的村庄曾经也是一块富足的卧居之地,因为这里处于新丰江旁,肖屋村村民的先辈用他们的智慧根据地势创造了现如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梁”。

图为肖屋村村碑。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卓金城

 

       经询问,渔梁是临近水源的先辈们集众家智慧而创造的一个捕鱼装置,在我国长达五千年的历史里,曾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类似于肖屋渔梁的装置,这些装置无不在当时解决了当地人民的粮食问题。但随着生存地的改变,水域流向的改变,据目前调查而言,能够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仅剩现在肖屋村的古法渔梁。肖屋渔梁,在肖屋先辈在此定居之后,为从新丰江中捕捞起鱼类来作为饱腹的口粮,在此定居不久后即集众人的智慧创造出来,现而今肖屋渔梁已然拥有长达500年的历史,它见证了萧氏家族的兴衰,也见证了我国历史的更迭。

 

 

       当询问村长为何在新丰江内并没有看到渔梁的存在时,村长说:很不幸,先前不久,因为连天的暴雨,导致了新丰江内水位上涨,渔梁受不住水的冲击已塌毁。现在在江内只能依稀看到渔梁塌毁之后的残存。

 

       接而询问村长,为什么村内老人与孩子较多却没怎么见到中青年。村长说:因为肖屋村对今日的社会而言地处偏僻,先前的村民还有出外,去其他地方建造渔梁,当时的人们就还都在村内。现在要贯彻落实国家所推动的“禁渔”,所以中青年们都不再出外建造渔梁,而不再出外建造渔梁了,在村内无事可做,所以说大量中青年都外出打工了。

图为团队成员、导师与肖屋村村长座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彤彤

 

团队成员询问“鱼梁”是否有独我的主要特征,村长回答道:肖屋鱼梁具有独特性、稀有性、群体性等特征。独特性体现在它的结构和材料上,它是由两排“石箩”和中间的竹排架构造而成,整体呈U形状,利用水力作用和鱼类洄游的原理捕鱼,主要材料是木、竹、石、藤;稀有性体现在它是广东省内为数不多的一座还在使用的鱼梁,并且延续了古老的建造方式和捕鱼方式;群体性体现在它是肖屋村村民自行分组的众“梁股”共同修建共同所有,并分工轮换守梁捕鱼的群体性活动。

 

团队成员再次询问村长对于渔梁传承的想法与初心。村长说,初心啊,当时接下这一代传人的时候,心里面想的只是“这是先辈的智慧,要把先辈的智慧传承下来,不让后世之人想起这个非遗之时只能看看档案,而没办法看到先祖智慧的结晶”。后来随着我的接触,继承,我发现渔梁并不是看起来的那么简易,渔梁的建造是非常注重细节的,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让她传承下去的决心。现在对于传承的想法呢,就是想通过各种力量来保护她,不让她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故此,我愿意分享我的一切对于渔梁的知识,绝不藏私。

 

图为村长手绘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帼俊

 

       

在与村长一番交谈之后,团队也对渔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渔梁现如今面临的问题即:

1)青少年不愿继承

2)渔梁的制作耗时较长

3)因江内鱼量的减少,渔梁的经济效益减弱

4)渔梁的濒危鲜为人知

团队认为,要解决渔梁困境应先把通行的道路修建好,积极拓宽生态旅游经济。要利用好当代网络信息传播技术,通过网络向更多的人传播非遗渔梁的知识。团队亦协助村长规划了非遗渔梁博物馆的陈设,现在正尝试通过数字化,更好的宣传渔梁文化。

       非遗文化是我国的先辈的智慧结晶,但现今可能有许许多多的非遗文化被人们所忽视,肖屋人民的外出,当代渔梁传承人仅剩一位。现如今的传承人也只是希望能够把非遗文化传承下去,为此竟没有丝毫保留的向他人介绍渔梁的建造,这不免让人沉思,非遗的传承该何去何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重要的历史见证,文化成就未来,遗产不容忘怀。保护非遗, 星火撩“源”必将撩起护“源”之火。
图为团队在肖屋村调研后与村长合照。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郑彤彤

时间:2022-08-23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以大学生鲜活之精神,助力乡村之振兴
  • 江苏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进行中
  • 江苏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进行中
  • 为了解乡村振兴策略在一线的落实情况,同时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公众服务意识,8月20日起,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组成实践团
  • 08-23
  • 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 走近中小酒企内部,探访水权交易发展
  • 科技兴农:中垾绿色果蔬,助力乡村特色发展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