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学子三下乡——十年一日,烈火淬歌
为响应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推动政策,在现有传承困境下帮助非遗文化获得崭新突破与发展,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寻寻汨汨”小队前往汨罗市长乐镇,探寻千年古镇下孕育的多彩非遗文化。
实践队抵达回龙门时,这里是静的——风是静的、江水的汹涌是安静的,小镇的生活是安静的,连人们的喜怒哀乐都是安静的。街边有人小憩、有人闲谈,声音却始终拘束在周身的二里地。整个长乐,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以一种长久的、静默的姿态安乐着,沉淀着。
忽然,几声脆响从街道中传出,在这汨罗江畔的古韵小镇,一片安宁祥和之下,几颗火星飞溅而起,伴随着铁器碰撞的叮当声响。
这便是实践队此行的奇遇——打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作为关中腹地的秦国便开始使用并普及铁器,先进的工具给秦国的经济带来发展,而后,统治者以法律的形式在全国推行铁器制作。铁器的出现与盛行成就了华夏的农耕文明也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留下深刻的一笔。时至今日,打铁,作为千年古国传承下来的原始工艺,比起一门技术,更像是一个文化符号、一种古代中国强大富足的象征。
十年如一日,烈火铸坚魂
实践队成员刚见到打铁匠何师傅,便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不大的铁铺四壁挂上了琳琅满目的各式铁器,厚实的铁片随意地摆放在地上,何师傅一手夹起铁片、一手握紧那泛着幽幽沉色的铁锤,虬结的肌肉暴起,手臂上下摆动、一锤一锤重重砸在铁片上,四溅的火星迸出铺门的当口,消弭在青石砖的街道上。
这是一种人类原始的、力量的美感。
铁锤显然十分有分量,砸在铁片上发出清脆的巨响。而何师傅握着它一锤又一锤,不停歇地挥舞了整整半小时。
“我从16岁开始打铁,现在55,已经打了有39年了。”采访中,何师傅爽朗地大笑着,:“这个重量的锤头,早就习惯了。打一块铁,一次基本要不停地锤个把小时。”
在采访中,何师傅精气神十分饱满,完全不显疲态,从外表来看,目测只有四十左右。多年的打铁生活强健了他的体魄,壮实了他的身躯,也淬炼了他如钢般的意志。
“打铁是个劳累活。但没办法,有的时候不好干的活,你不得不去做。这么多年来,几乎每一天干活都会伴着伤痛,严重的一次,破碎的铁片直直地插进了脚背,留下了一道三十多年的伤……”
火星、血痕、伤害,打铁的日子单调枯燥,却又常伴着伤痛与危险。被铁片扎开的陈年旧伤在何师傅身上留下了终身的印记。直到三十多年后的现在,我们看到伤口时,它仍是一种病态的苍白色。但当他提到伤口时,实践队队员可以清楚地从他脸上看到:没有怨怼、没有厌恶,有的只是一种释然、一种轻松。
炉中的烈火熊熊燃烧着,锻造着铁片、锻造着体魄、更锻造出何师傅钢铁般的坚定意志。
前路正渺茫,星火需新火
常言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传承了千年的打铁工艺在现代社会的高科技发展之下,早已逐渐熄灭了复苏的火苗。
早在80年代时,打铁还是一门受人重视、具有前景的手艺。那时,农村需要手工用具,机械化生产还未得到推广,打铁自然成了刚需。可岁月倏忽间,精密的计算代替了人工的把控,打铁便在时代发展中落寞了、沉寂了。
“其实,打铁本来是两个人干的活,一个负责夹住铁片、用小锤,一个负责用大锤。但现在没人愿意学了,没办法,我就只能一个人干了。”在采访中,何师傅温和地说着,语气中满满都是无奈。
昔年共同工作的伙伴早已另寻出路,只留一人不断坚持着。而现在,由于这项技艺的辛苦与危险,没有年轻人愿意来学习、来了解。原本火热的打铁行业,已经彻底冷清下来,记忆中嘈杂的、叮叮当当的回音,逐渐也只剩下单薄的回响。
在当今社会,经济效益已成为人们找工作的首要条件,而在智能化逐渐普及的当下,人们也更倾向于轻松的、省力的工作。打铁作为一门原始的工艺,早已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陷入了传承寥落、前路渺茫的困境。
其实,打铁的困境也正是大多数非遗文化困境的一个缩影。先进的工业技术不断发展,机械生产在精度与成本上都远远优于人工。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手工工艺被放弃、被遗忘,逐渐步入传承无门的窘况。而像打铁这类的苦力活,更是在大众的选择中早早消散了身影。
这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而更像是时代优胜劣汰的结果。但庞大的社会所追求的不是无情的工业至上、其所需要的也不仅是生产的速度、还有文化的温度。打铁,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文化瑰宝,其价值早已大过于单纯的生产意义,紧握铁锤的手中所传递的,是温暖的、来自人文的温度。
时间:2022-08-22 作者:万大千 来源:中南大学 关注:
- 以大学生鲜活之精神,助力乡村之振兴
- 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巫李队”前往重庆巫山开展针对当地脆李的现代化种植、采摘、销售状况的专题调研,让青年学子们对现代化种植技术
- 08-23
- 江苏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进行中
- 为了解乡村振兴策略在一线的落实情况,同时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公众服务意识,8月20日起,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组成实践团
- 08-23
- 走近中小酒企内部,探访水权交易发展
- 为探访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平台发展状况,研究交易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情形,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河海大学东西部水权交易机制调研团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