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玉门丝绸路 探寻时代新机遇
中国青年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月22日电(通讯员王美超)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加强新鲁两地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7月18日,山东农业大学由陈秀敏、王美超、许静三名同学组建的“玉门丝路之光”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打开中国地图,在“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新疆,166.49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生活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民族2589万人。它历史悠久,文化绚丽,风光旖旎,生态宜居,山水之间温情溢远。这里有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千年之路——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实践队沿丝绸之路向北经地喀什大巴扎感受该地区经济发展变化。喀什大巴扎全称是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位于喀什市东北角的吐曼河东岸,又称东门大巴扎。占地250亩,内设21个专业市场,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贸易市场。喀什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具有“五口(岸)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喀什与周边各国国际贸易历史由来已久,交往日益频繁,在大巴扎里巴基斯坦的工艺品,土耳其的丝巾,吉尔吉斯的望远镜,沙特的干果都可以买的到。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服务喀什大巴扎经济发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秀敏供图
图为实践队在采访、服务喀什大巴扎经济发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秀敏供图
“感谢好政策,村里环境越来越美,人气越来越旺,我们的腰包也是越来越鼓。”奎尼吐艾迪•吐鲁洪说。新疆巴楚县居民奎尼吐艾迪•吐鲁洪在“叶尔羌国际大巴扎”开了个弹拨乐器摊,他销售的手工都塔尔、热瓦甫、弹布尔等维吾尔族特色弹拨乐器音色、品质极好,生意兴隆,旅游旺季日均营业额能达1500元。
近年来,巴楚县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工作目标,按照“小产业、大联合”产业发展模式,积极探索产业兴新路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八方游客慕名而来,叶尔羌国际大巴扎成为喀什远近闻名的“网红旅游景点”。随着旅游产业的兴起,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带动居民就地就业,为居民致富引来“源头活水”。
图为实践队受邀来到当地居民家中品尝特色美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秀敏供图
图为实践队受邀来到当地居民家中品尝特色美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美超供图
实践队大饱口福,品尝到了羊肉串、手抓饭、油塔子、莎木萨(烤包子)、大盘鸡、烤馕等等。
随后实践队沿丝绸之路向北经地阿克苏前往阿里米热·图尔荪一家开展普通话推广。阿里米热是家中最小的女儿,初中时因成绩优异享受国家福利政策,免费前往内地高中读书以取得更优异的高考成绩。今年她正在家中等待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实践队与阿里米热一家人用普通话展开短暂交流,主要向家中长辈普及普通话,共诵诗句“根根相望敬如宾, 连起长龙连起心。各个族人都盼望, 团结才有太平音。”,并共同写下“中国”的字样。
图为实践队在向阿里米热·图尔荪一家开展普通话推广。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美超摄图
次日,实践队沿丝绸之路向东经巴音郭勒参加和静县2022年第二十三届东归那达慕大会等系列活动暨“草原之夜”音乐会,该会场在和静县巴音布鲁克镇赛马场举行。晚会由当地歌手的一曲《夏日牧场》拉开帷幕,随后新疆本土歌手吐洪江演唱的歌曲《美丽新疆好地方》《我的巴音布鲁克》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劲歌热舞欢聚一堂,周边居民以及外来游客激情澎湃、热火朝天。
图为实践队在巴音郭勒体验民族特色音乐文化。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许静摄图
图为实践队在巴音郭勒体验民族特色音乐文化。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许静摄图
当夜幕降临,灯火交错,观众们都挥动手中应援棒,小朋友们也都打开手机的手电筒随着人海摆动,现场犹如一片光的海洋,特色的呼麦瞬间让大家置身于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人人如沐春风,随风摇曳。
今年,巴音郭勒以美景加音乐、休闲配娱乐等主打内容,发展旅游经济产业,推动形成与区域商圈发展相融合,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消费聚集区。积极创新经济发展理念,结合挖掘本地特色,发展具有浓厚当地文化特色的高质量经济,不断增强广大市民朋友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