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之美,处处可见。化学可以改变生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中的化学学习对学生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粤灯溢彩队开展了“化学之美”系列课程,由华南师范大学21级学生黄铧慧、黄菁菁、刘智昊担任课程的授课教师,粤灯溢彩队面对的学生为初二升初三的学生,即将进入毕业班的学生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储备,但并没有系统的开始化学学习,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并且具有较强的学习和思考能力,通过系列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并未系统学习过化学的学生对化学有初步的了解,并提升对化学的兴趣。
8月20日,粤灯溢彩队队员黄铧慧在线上开展了系列课程的第一课,黄铧慧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明确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细致的讲解让同学们明白化学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可以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老师接下来向同学们介绍了化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着重介绍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在概念、特征、联系、实例等方面向学生解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播放实验视频的形式展示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学生虽然没有学过化学,但通过黄铧慧老师细致的讲解也能够清晰的理解。老师强调要注意区分性质与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一个过程,有结果,是性质的具体体现;而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一般是不受外界影响。性质在变化的基础上带有结论性的描述,往往有“可以不可以”、“能或不能”、“容易或不容易”、“是┄”、“会或不会”等字眼。课程最后老师强调化学的重要性,让同学们通过对化学的基本了解,去发现和关注蕴含在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8月21日,粤灯溢彩队队员黄菁菁在线上开展了系列课程的第二课,黄菁菁老师通过视频引入新课,挖掘古诗词中的化学知识。老师介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蕴藏着燃烧相关的知识。在教学视频中,实验员将一个干冷烧杯套在火焰上面,杯壁上出现水雾,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实验员用一个干冷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并用玻璃片盖住烧杯口,并往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摇晃烧杯后,可以观察到,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证明二氧化碳的存在。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老师又通过“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向大家介绍了分子运动,分子之间存在间隙,并且在不断的做着无规则运动,运动的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快。最后老师通过几道小练习巩固了这节课的内容。
8月22日,粤灯溢彩队队员刘智昊在线上开展了系列课程的第三课。这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实验是化学学科很重要的部分,它要求我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一定的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因为学生目前还没怎么学理论知识,主要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为主。通过烧不坏的手帕实验的神奇现象,让学生了解手帕之所以烧不坏是因为在酒精燃烧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水变成水蒸气挥发了,汽化是吸热的,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带走了手绢上的一部分热量,从而降低了手绢的温度,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手绢不会被烧着。通过白磷在水下燃烧的实验,向学生介绍白磷的性质。接着通过红磷、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对比实验,让学生了解氧气具有可以支持燃烧的性质,接着教授学生如何描述这些实验现象。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
三节课的时间,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化学之旅有了初步的感知,初中化学是初三阶段新开设的一门课程, 初三作为学生人生的一个分叉口,在初三开展化学课程对于学生既是一个生活知识的普及,也是对学生在步入高中学习时打下基础。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仅为他们今后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他们学习其他科学知识和今后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粤灯溢彩队的“化学之美”系列课程,让队员与学生都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