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科学子三下乡红色故事润童心,双语共述爱国情
为激发新一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老一辈革命者顽强不屈的精神,广东科技学院赴罗定市“重走红色足迹,衍生绿色生机”调研小分队在棠棣村党总支部副书记陈淑群的带领下探访了覃华新、黄伟昌、黄林源三位党员老兵。
第一位探访的是覃华新同志,1972年入党,是一位拥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访谈中问到当兵以来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时,覃华新同志慷慨激昂地说:“我跟随部队到过云南、四川、后来到陕西五年多,一共七年。我们当时是铁道队,那时候基建还没有现在这么先进,原来是靠肩膀扛着机器干活。我们烧铁路是从云南昆明一路烧到四川成都,就是如今的成昆铁路。”覃华新同志还谈到在中国援越抗美时期,跟随部队去了越南五年,支援越南。当问及为何入党时,他说,“那时候国家要向前发展,思想上就是要为人民服务!”覃华新同志感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变化之大,他勉励新一代年轻人,“要勤读书,有文化,要创业,有文化才能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服务。”
第二位探访的是黄伟昌同志,1975年入党,是一位拥有47年党龄的退休村书记,参与了援越抗美战争。访谈中问到黄伟昌同志的入党心路历程时,黄伟昌同志说,“想着的就是共产党行,没什么特别想法,都是为人民服务。在部队时我们都把粮食大米给农民、老百姓,我们自己吃番薯。”退休前,黄伟昌同志是村里干部,他为我们详细讲述了村里刚发展时如何带动村民租赁土地开发南药,虽然一开始很吃力,但在政府的帮助下,通过南药种植村民的生活总算变好了。当被问到对年轻人有什么期望时,黄伟昌同志笑着说,“年轻人有书读,有文化,有工打,有钱挣,幸福一点。”
第三位探访的是黄林源同志,1966年入党,是一位拥有56年党龄的敬老院院长。采访前黄林源同志拿出一叠厚厚的奖状,队员们注意到其中有一张是用越南语写的,黄林源同志为我们解说道,每一位参与援越抗美战争的人都有这样一张由越南政府制作颁发的奖状。访谈中队员得知访谈中队员得知黄林源同志1964年于广西入伍,1965年10月援越抗美时期支援越南20个月,1967年6月回国到湖南湘潭、内蒙古、辽宁、大连等地继续参与国防军队建设。当问到入伍期间有没有遇到什么觉得困难的事情时,黄林源同志说,“入伍都没什么困难不困难的,就是当兵不怕事,怕事不当兵。要以国家为先,个人情绪放一边。”黄林源讲述到党领导一切,党指挥枪,没有党就没有部队。
此次探访老兵老党员,成员们领略了党员的风采,提高了思想觉悟,感受到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念。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时间:2022-08-20 作者:温奕粤 来源:广东科技学院赴罗定市“重走红色足迹,衍生绿色生机”调研小分队 关注:
- 以大学生鲜活之精神,助力乡村之振兴
- 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巫李队”前往重庆巫山开展针对当地脆李的现代化种植、采摘、销售状况的专题调研,让青年学子们对现代化种植技术
- 08-23
- 江苏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进行中
- 为了解乡村振兴策略在一线的落实情况,同时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公众服务意识,8月20日起,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组成实践团
- 08-23
- 走近中小酒企内部,探访水权交易发展
- 为探访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平台发展状况,研究交易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情形,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河海大学东西部水权交易机制调研团
-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