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源远流长,维护民族团结是当代中国青年永恒的使命。为此,我校统计与大数据学院赴河南省信阳市暑期社会实践团通过线上平台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宣传、民族团结典型人物事迹三个方面对民族团结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
在此次实践中,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即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与纲领政策构建成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制定民族法规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我们百度了中国共产党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和法律,积极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此外,我们选取了“人民教师”王丽娜,“十九个孩子的母亲”阿里帕·阿力马洪以及“民族团结楷模”热地作为民族团结典型人物进行了深入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实践基础,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通过本次实践,我们了解到了民族团结的历史背景和意义,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及法律以及民族团结典型人物事迹,认识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的紧迫性。当面对一些反动势力试图挑起民族对立时,我们要坚决反对,在新的世界洪流中,我们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深层次巩固中华民族大团结,能够建立和增强各民族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