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红色建筑——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

寻访红色建筑——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

从1921年7月1日的嘉兴南湖到1949年10月1日的北京天安门。这漫长的28年却是无数革命党人为之拼搏的事业,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甚至自己的生命完整的奉献给了这个伟大的国家,是他们开启了一段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红色的篇章。这一百年间,红色基因作为先进思想文化的高度凝练和升华,已然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灵魂血脉之中。也正是这段红色基因筑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魂,凝聚起了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而作为一名当代新晋党员,为了深刻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我跟随着先辈们的足迹来到了我家乡的红色遗址。
我的家乡桐城市素有“文都”之美誉,这座江畔的小县城有的却不止是优雅的书香气息,更有着豪迈的红色故事。穿过闹市街区,走进公园路10号,便是我的母校安徽省桐城中学。学校的西南侧,一幢掩映在绿荫下的红瓦黄墙的古朴建筑便是我此行的目的地——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就是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小土屋,却是当年刘邓二公执手挥师南下的指挥部。峥嵘岁月虽已逝,但博大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永不褪色的革命精神,仍通过司令部旧址内的一张张老照片和一件件旧物向世人传递。步入展厅内,泛黄的墙壁和头顶的木梁映衬出浓浓的历史感。进门的右手边满墙的黑白老照片,似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瞬间将参观者的思绪拉回那个惊心动魄的年代。约200平方米的展厅,当年留下的文物并不多,一张斑驳的书桌、两把褪色的木椅是当年指挥部里为数不多像样的物件。而展厅正中的玻璃展柜中,渡江战役中支前人员的荣誉证件则承载着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其中一张写有“奖给水上英雄渡江第一船”落款为一零六团的黄布制奖状是馆里非常有纪念意义的文物。放佛这些文物遗址也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艰辛却又无比温暖的历史。
置身于这间充满着红色意味的小屋,放佛自己也投身到了那段历史之中。透过一张张的照片,一件件文物,我感受到了先辈们敢于人先,敢于作为时代弄潮儿的勇气,认识到了身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素质,认真负责敢作敢当的精神。时刻以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为重,维护国家荣誉,遵纪守法,保护社会安全和谐,这些正是我们身为一名共产党员需要履行的基本义务。而经过这次红色之旅,我也深刻体会到自己距离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还有很长的路途,但我也一定会怀揣着这份理想努力的提升自己,努力学习,传承这份不朽的红色基因。
 
时间:2022-08-19 作者:余千春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关注:
  • 以大学生鲜活之精神,助力乡村之振兴
  • 江苏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进行中
  • 江苏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进行中
  • 为了解乡村振兴策略在一线的落实情况,同时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公众服务意识,8月20日起,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组成实践团
  • 08-23
  • 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 走近中小酒企内部,探访水权交易发展
  • 科技兴农:中垾绿色果蔬,助力乡村特色发展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