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蕴含的是真善美,传播的是正能量。讲好红色故事,不仅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开创未来。传播红色文化,有助于传承我们党的红色血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追忆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家乡故事,学史明理,砥砺前行,近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史力行青年行”党史学习实践队的队员们走进各自家乡的革命基地进行深入学习。
红军将士永垂不朽 红色精神永世长存 为更好地敦促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8月16日,实践队员王帅来到平顶山市叶县辛店镇桐树庄村感悟第九军那如昙花般的荣光。王帅驻足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纪念碑前,看着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万年亲自题写的“红军将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他感触的说:“八十八年前,红军将士为了革命的延续,国家的未来,毅然决然踏上了漫漫长征路,将士们靠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牺牲、不畏艰难险阻、坚韧不拔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走完了长征路。八十八年后的今天,革命先烈们虽已不在,但是红军精神永世长存!”

图为王帅在学习壁展上的红九军事迹。
重温党史铭初心 砥砺奋进新时代 8月15日,队员冯梦瑶来到荥阳市党建主题公园展开实践调研学习,进行线下的实地走访与素材搜集。穿越泥泞的小路上,跨过崎岖石板,路旁的展板展示了革命故事与长征精神,全面展现出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冯梦瑶同学心潮澎湃,她说:“重走长征路,真切地体会到了长征之艰辛,革命之顽强与革命精神之伟大。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图为冯梦瑶走进荥阳市党建主题公园。
红星照耀中国 8月15日,队员任家琪员前往吉鸿昌将军纪念馆进行实地的学习与调研,庄重的缅怀吉鸿昌英雄。走入馆中,映入眼帘的是吉鸿昌英雄的事迹,展板上写道:“他用树枝作笔,面对“立时枪决”的命令,吉鸿昌披上斗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以大地为纸,写下了浩然正气的就义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当特务在吉鸿昌面前颤抖着举起枪时,他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革命万岁!”任家琪同学激动的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前辈们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壮志豪情,在时代发展到任何时候都值得我们学习与敬仰!”

图为任家琪在品读吉鸿昌纪念馆结束语背景板。
长垣红,中国红 8月15日,段翠星赴长垣市赵堤镇小渠村参观小渠惨案遗址。看着那些触目惊心的文字记录,段翠星满含泪水:“我们应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和不屈的抗争;坚定理想信念,不忘铮铮誓言,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
“当我细细品读着石碑上的文字时,当我静静聆听着风声划过碑文的叹息时,当我听小渠村老乡讲述这段骇人的历史故事时,我才深深感受到日寇的冷血凶残与军民鱼水一家亲的现实影响力。老乡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眼睛炯炯有神,那光芒简直要覆盖了我,他热切的将祖辈父辈讲述给他不叨不絮的讲给我听,说到动人心弦时,眼睛总含着泪水,声音也变得呜咽,与此俱增的自然还有对党的信仰和坚定。”翠星在之后的小组会议上如是说。

图为段翠星在向孩子们讲述抗战年代的历史故事。
“学史力行青年行”实践队的队员们通过近期实地走访学习,深刻感受到了革命事业的艰辛和伟大。同时作为时代新青年我们要坚定信念,传承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接好时代的接力棒,担负起这份责任,牢记使命,团结一致;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血脉永续。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