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学子三下乡:同护江河水,共享碧水蓝天

今年暑假,来自盐城工学院优培学院的同学们,组织队伍开展了以“黄海韵 盐工情” 为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先后来到了常熟市的常浒河、碧白塘以及周边农村,通过发放调研问卷、实地观察水体、走访居民等途径了解河长制推行成效,也希望借此机会向更多的人普及相关知识,让更多的人加入“河小青”的保护行列中来,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共筑碧水蓝天的美丽中国。
为后期调研的顺利开展,从7月10日起,团队便开始通过文献资料、视频等途径对河长制以及黄海湿地进行进一步了解,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公众参与度是实现有效治水的关键一环,也是居民水生态意识发展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掌握相关信息之后,团队便开始着手设计有关黄海湿地、河长制及其河流的相关问卷。团队的9位成员以不同受众划分为三个小组,根据其受众群体特点量身定制三套问卷,之后一周时间共同商讨打磨,在语气用词上反复推敲,将三份问卷融合并精简成一份适用于所有人的问卷。
为了切身体会河长制推行带来的成效,团队成员实地考察寻找河长制公示牌,观察河流水体情况,并在碧白塘河道、滨江公园、健身跑道等人流密集的地方进行随机采访。初次采访,还是非常紧张,害怕和陌生人搭话,更害怕听到“不好意思”“没有时间”的拒绝,和队友在边上来来回回对了好几遍的问题才敢上前搭话,炎热的天气使我们的内心倍感煎熬,但万事开头难,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三个学生,本着年纪差不多的心态上前询问,但由于他们另有安排,便没有采访,首次采访碰壁。我们转战河道附近,这边人流量较多,看到一位散步的奶奶,立马打起精神走上前去询问,由于第一次的失败经历,我不太自信的向她说明我采访的目的,非常惊喜,她没有拒绝,反而还挺开心的表示愿意接受我们采访,她的热情也让我逐渐放下畏惧,自信从容的问出一个又一个问题,在交流中奶奶说道对于河长制她了解不多,但一直住在河边上,对河流变化也算清楚,近年来河流变干净了不少,多亏环卫工人定期打捞水里的漂浮垃圾,尤其近两年人们素质提高了水里垃圾少了,也给打捞垃圾的工人省了不少力气,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饭后顺着河流溜达一圈锻炼锻炼、跳跳广场舞而不是窝在家里看电视。不仅是老人,我们发现在公园附近也有不少被他们带来的孩子,一两岁到十几岁的都有,其中有一位初中生不怕生,主动接受我们的采访,让我们有点受宠若惊,她表示她本人比较喜欢湿地等自然景观,也和父母在寒暑假期间去过丹顶鹤湿地生态旅游区、中华麋鹿园等湿地保护区,但平时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里,对于河流变化、水质情况了解不多,对此她表示有机会的话想让学校开设有关河湖、湿地方面的讲座,宣讲这方面的知识。
社会实践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我很庆幸自己能在这个年纪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这次实践中我和我的八位队友一起一点一点,从一个字一个字推敲的调研问卷,到一起穿着我们的队服到街上去采访路人,到后面整理问卷,每一步都是第一次,也许我们的问卷还有瑕疵,也许我们互相之间没有配合的很好,但这些都是属于我在这个夏天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老一辈的人见证了河长制的推行,看到了河长制的成效,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也更应尽自己所能去宣传、去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河流的治理中来,打赢碧水蓝天保卫战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更需要我们去支持去付诸行动。水是城市绿色发展的镜子,青年作为时代动力,更应将所学融入实践,打造清洁美丽的城市,让河成为城市形象的靓丽名片。
 
时间:2022-08-15 作者:周舟 来源:“黄海韵 盐工情”社会实践团 关注:
  • 以大学生鲜活之精神,助力乡村之振兴
  • 江苏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进行中
  • 江苏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进行中
  • 为了解乡村振兴策略在一线的落实情况,同时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公众服务意识,8月20日起,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组成实践团
  • 08-23
  • 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 走近中小酒企内部,探访水权交易发展
  • 科技兴农:中垾绿色果蔬,助力乡村特色发展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