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志愿行 助力抗疫党旗红

中国青年网淄博8月1日电(通讯员杨文婷)7月24日淄博职业学院医学技术学院临床医学“志愿服务开拓者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政策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抗疫的重要指示,在淄博市周村大世界社区开展了关于全民防护新冠疫情,积极配合核酸检测的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主要针对提高社区居民的防护意识,倡导社区居民积极配合防疫人员工作,做好每日防疫。
   7月21日至7月23日,志愿队队员经过导师对志愿活动地的拜访,问候等方式确认了此次志愿服务所在的地址。同时队员们也经过专业核算采集部位和手法的实操培训。7月24日正式出发,在与社区工作人员的交谈与采访,获得经验后,志愿队全部队员分成两组,一组作为防疫志愿工作者,在社区的核酸采集处协助医护人员为社区居民采集核酸。期间志愿者发现该社区居民绝大多数做到了三日一检,基本保证了每时每刻都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且与医护人员配合很好,只是个别居民在个人信息注册方面还存在问题,志愿者也积极向社区部门负责人反映了该问题。同时,志愿者发现在小区出入口设有门卫专门查看,保证每个进入小区的人都持有绿码与7天核酸检测证明,大大提高了社区防疫安全性。由于活动在夏季举行,负责核算采集的队员们身着密封良好的防护服,在太阳下工作半小时就已经汗流浃背,为避免志愿者们中暑,社区的居民与工作人员准备了冰水冷饮等降温物品,为采集工作的进行提高效率。
  由于社区老人孩子居多,所以另一组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负责为社区居民科普防控知识,志愿队在出发前两日拜访了淄博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医师陈医生,向他了解了关于防控疫情的生活小常识与专业知识,陈医生耐心的跟志愿者们说:“爆发初期,由于是冬季,天气寒冷干燥,病毒本身就容易泛滥,所以各个方面都要注意,日常的消毒消杀,公共场所个人防护等。像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口罩最好不要反复利用,反复利用的话放在通风好的地方。目前在饮食上,我还是不建议生食。”在经过专业知识的对接后,在社区的防疫站开展了“科普小课堂”。科普期间,志愿者遇到一位爷爷,他的儿媳也是一位医护工作者,在2020年疫情肆虐的时候作为援鄂医疗队的一员与全国人民一起对抗疫情,提起孙爷爷的儿媳,孙爷爷说:”听见孩子们常说,现在疫情没有初期那样说的怪吓人的,但还是要戴好口罩啊。”也许是家中有一位“逆行天使”,与爷爷的交谈十分顺利,在得知志愿队是医学系的学生后,爷爷不停的嘱托志愿者们,做好防护,认真学习。
  经过5天的核酸检测,志愿队在7月30日对社区居民进行了访问,居民们说,社区工作人员十分负责,在疫情初期全民封禁阶段,许多社区物资供不应求,但大世界社区的物资保证了每位居民的每日需求。对居民的防控要求也很高,在那个阶段没有为公共医疗资源带去麻烦。居民的回答从此次志愿活动中也得到了印证。
  十天的支援活动中,五天的核酸采集让志愿者们感受到了医务人员的艰辛,自2019年底疫情爆发,无论严寒酷暑,医务人员都身着防护服站在户外坚持为百姓们做核酸;同时,志愿者们也感受到了领导者们的不易,起早贪黑,他们不仅要照顾社区居民的日常,在核酸检测的日子里也要照顾工作人员,志愿队的队员说:“每天光核酸采集前的信息录入就够他们手忙脚乱了,想象不到自开始全民核酸以来,那些工作人员是怎样度过的。“志愿者最后采访了他们刚到社区实践时接待他们的工作人员林女士,当志愿者问起累不累时,她说:“那肯定累啊,严重的时候都能一天一夜没时间睡觉,但谁让咱们就负责这个呢,我们要是休息了,居民咋办,上面发下的任务,必须完成啊。”
  “三下乡”暑期志愿活动在日圆满结束。志愿队一起返回公寓,返回路上,队员们纷纷交流起自己在此次志愿中的收获与经验。最后每位队员各自负责汇报总结,写稿件,修剪视频照片,最终递交给导师过目,将此次“三下乡”实践做到完美。

时间:2022-08-15 作者:杨文婷 来源:淄博职业学院 关注:
  • 以大学生鲜活之精神,助力乡村之振兴
  • 江苏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进行中
  • 江苏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进行中
  • 为了解乡村振兴策略在一线的落实情况,同时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公众服务意识,8月20日起,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组成实践团
  • 08-23
  • 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 走近中小酒企内部,探访水权交易发展
  • 科技兴农:中垾绿色果蔬,助力乡村特色发展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