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千年莱夷古乐

为了保护并传承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实现党在十五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做出贡献,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儒风齐韵,匠心故里”社会实践队在2022年7月10日选择走入莱夷文化礼乐博物馆和莱西市韶存庄镇驻地开展参观宣讲工作,探寻莱乐的魅力,创新莱乐的发展路径。
 
走入历史,书中知莱乐
 
莱夷古乐,是上古至夏商周时期居住在山东半岛地区原居民莱夷民族的原始乐舞,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体系之一。为了追寻莱乐的踪迹,在与博物馆研学活动负责人电话沟通后,实践队员决定实地考察。为保证实践活动顺利进行,队长要求实践队员提前撰写采访稿和调查问卷,进行周密的实践计划,做好充分的筹划准备。实践队员走入博物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对博物馆的介绍。经工作人员介绍这便是莱夷文化礼乐博物馆成立的原因--让五千年莱乐继续传唱。成员站在文前驻足许久,详细地阅读了其中内容,并作以记录。
 
走入实地,馆中探莱乐
 
随后队员们在馆内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馆区内的六个展厅(东夷源起、莱人进乐、莱乐钦钦、乐俑偶戏、明清吹鼓、胶东琴鼓、文化姑尤),当实践队员缓缓走到莱人进乐的展厅时,于电子屏幕上欣赏了莱夷古乐的演奏。馆内研学活动负责人介绍到:“馆内设置了一处莱夷古乐演出小舞台,但由于疫情原因,演奏团队并不会时常在馆内演出,只有特定的时间才会安排演出活动。”虽然很可惜未能亲眼见证莱夷古乐的演出,但实践队员也在指导下学习了莱夷古乐中鼓和编钟等乐器的演奏并上手实践,深沉浑厚的鼓声、清脆悦耳的编钟声回荡在馆内,在沉浸式体验了莱夷古乐的独特魅力,切身感受了莱乐的韵律美之后,更激发出队员们对于莱夷古乐的传承和保护的责任感。
 
走入群众,问中宣莱乐
 
切身感受到莱乐的韵律之美后,实践队员的兴趣愈加浓厚,看着馆内陈设的乐器以及有关乐器简介也不禁多了几丝憧憬。期间,实践队员还向游客发放了莱夷古乐的详情页,意在让更多人了解莱夷古乐,在无形中去宣传埋没已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后,实践队员在博物馆内随机分发了非遗调查问卷,与游客积极互动,进行非遗知识问答活动。现场群众也十分积极参与进互动活动中,面对问答游刃有余,充分展现了群众对非遗文化的深厚了解以及对国家文化政策的关注。此外,实践队员还对馆内人员进行了随机采访,从游客、馆内工作人员和相关实践人员等多方求知走近莱乐的感受。
 
走入研学,创中传莱乐
 
莱夷古乐,是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书中和馆中、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实践后,实践队员对其有了更深刻的认知。在莱夷文化礼乐博物馆研学活动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队员到文创展厅欣赏了博物馆联名产品和其他系列古风产品。为了莱乐的传承,还创立了莱夷古乐社,旨在培养更多的青少年儿童对古乐的兴趣。实践队员来到培训基地,采访了莱夷古乐社负责人傅老师。傅老师为实践队员准备了汉服,并引领身着汉服的队员们来到了莱福集市,观看了孩子们稚嫩但非凡的演出,还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古代小游戏的体验。
在博物馆实践后的第二天,实践队员来到了莱西市韶存庄镇驻地——曾被历史专家普遍认为“韶乐”流传最久的地方。古乐传承人高连堂也曾多次到此地寻找莱乐的痕迹。实践队员循着古乐的记忆,一步一步的走着,一边访问村中老人关于古乐的传说,一边向青少年普及古乐的传承意义。
采访时莱夷古乐传承人高连堂曾说,非遗传承人有向世界文化输出的使命,要让全世界的人感受到当年莱夷古乐的中兴盛世,感受到当年的礼乐之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传承和发扬正是当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在莱夷文化礼乐博物馆实践过程中,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儒风齐韵,匠心故里”实践团队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莱夷古乐这一非遗的魅力,可以为更多古乐爱好者提供参考。
 
 
时间:2022-08-15 作者:徐梦婷 来源:原创 关注:
  • 以大学生鲜活之精神,助力乡村之振兴
  • 江苏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进行中
  • 江苏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进行中
  • 为了解乡村振兴策略在一线的落实情况,同时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公众服务意识,8月20日起,江苏科技大学伯藜学社组成实践团
  • 08-23
  • 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 走近中小酒企内部,探访水权交易发展
  • 科技兴农:中垾绿色果蔬,助力乡村特色发展
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