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驰于空想,不骜于虚声。”在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转化与传承。为高度响应党的号召,山东理工大学“Mg-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于7月14日下午前往中国石化山东泰山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油库,开展“石油传薪火,青春向未来”主题座谈会,切实感悟6907工程“战天斗地、惟实励新”的赤诚初心,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
(图为泰安石油油库合影 山东理工大学邵若冰提供)
会议伊始,油库管理人员王尧播放6907工程纪实纪录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初代建设者遵循“靠山隐蔽、平战结合”指示,跋涉20里山路,凭草帽、手套、小推车等“三件宝”,用双手垒起储油穹顶。这段峥嵘岁月,不仅是一座工程的建成史,更是一代人的奋斗史诗,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青年学生。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纪录片 山东理工大学刘崇贤提供)
随后,王尧分享自身十八年石油生涯。他长期佩戴护腕留下的浅褐色印记,成为独特“勋章”。2006年7月,29岁的他到泰山石油加油站,每日从清晨6点忙至深夜11点,加油枪握得手心起泡;2007年寒冬,零下15度户外作业时,他一天加油达3万元;2008年调往北山油库后,每日徒步18公里山路,兼顾安保与消防工作;2020年转岗后勤后,仍认真带徒,让石油人的担当与坚守得以传承。他勉励同学们:“实干才能成长,坚守方见初心。”
(图为王尧分享自己个人经历 山东理工大学张傲杰提供)
青年党员、本科毕业刚满一年的刘静怡,则从女性石油人的视角分享了从校园到职场的心路转变。她坦言石油工作远比想象中艰苦——天亮前赶班车、高温中爬油罐、12天才轮休一次,但她始终坚信:“安全和责任永远是第一位的,美不美都是其次。”她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夯实专业、积极入党、参与实践,为将来真正步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图为刘静怡分享成长历程 山东理工大学谷士森提供)
整场座谈气氛庄重而热烈,实践团成员被石油人朴实坚韧的品格深深感染,历史的回响与当下的坚守在这一刻交汇,“我们触摸的不仅是历史的温度,更是未来的方向。”这种精神的共鸣,让红色教育从“单向传播”变为“双向奔赴”,让红色基因真正成为引领青年前行的精神坐标。
作者:陈彤
来源:“Mg-Li”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
联系方式:178643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