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口市秀英区妇幼保健站为期七天的岗位实践中,我沉浸式体验了基层妇幼保健工作的日常,从门诊诊室到档案库房,从与医护人员的协作到与服务对象的交流,每一个瞬间都让我对这份守护生命的事业有了更立体、深刻的认知。
实践期间,我穿梭于保健站的各个功能区域,在不同岗位上感受着妇幼保健工作的多元与厚重。在儿童保健科,我跟着医护人员学习使用生长发育评估软件,看着他们用彩色卡通贴纸吸引幼儿配合检查,用玩具分散孩子的紧张情绪。当看到医生为早产儿绘制专属的生长曲线,逐一向家长解释"矫正月龄"的计算方法时,我才明白这份工作不仅需要医学知识,更需要对细节的极致关注——哪怕是0.1厘米的身高差异、0.1公斤的体重波动,都可能成为判断儿童健康状况的关键信号。
孕产保健科的经历则让我体会到生命传承的温度。我观摩了孕期营养课堂,医生用实物模型演示胎儿每个阶段的发育特征,用家常话讲解"叶酸补充""体重管理"等专业知识;在胎心监护室,看到医护人员一边监测数据,一边轻声安抚因宫缩疼痛而焦虑的孕妇,那句" 别怕,我们陪着你"的温柔话语,比任何仪器都更能传递安全感。有位二胎妈妈因高龄妊娠格外紧张,医生特意为她制定了个性化产检方案,还手写了一张"孕期注意事项"便签,字里行间的细致让我读懂了"医者仁心"的真正含义。
在公共卫生科协助工作时,我接触到了更宏观的妇幼健康管理体系。整理档案时发现,每份孕产妇档案袋里都夹着一张 "服务联系卡",上面印着责任医生的电话和 24 小时咨询热线;核对疫苗接种记录时,系统会自动标注逾期未接种的儿童信息,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社区网格员进行提醒。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针对辖区内几位残疾儿童的健康管理,档案里不仅有常规体检记录,还附带着康复训练建议和特殊教育资源清单。科长告诉我:"妇幼保健不是简单的疾病防治,而是要为每个孩子铺就一条从出生到成长的健康轨道。"
七天的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妇幼保健工作是守护民生的第一道防线。它既要精准掌握医学数据,又要敏锐捕捉群众需求;既要坚守专业标准,又要充满人文关怀。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在医学常识储备、沟通技巧运用等方面的不足,这更坚定了我今后多向基层工作者学习、多关注民生领域的决心。
这段短暂却充实的实践经历,如同一颗种子在我心中埋下。我会带着这份对基层工作的敬畏与感悟,继续提升自我,期待未来能以更饱满的姿态参与到服务群众的事业中,为守护更多家庭的幸福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