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文新学院】童语解经典,国学绽新彩
7月13日,文新学院语同声社会实践队走进烟台爱华教育实践基地,携手爱华国学教育,为一至四年级小朋友开启了一段妙趣横生的《论语》学习之旅。
初次走进教室时,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课桌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氛围。他们在黑板上郑重地写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几个字仿佛拥有魔力,瞬间点燃了教室的讨论热情。为了加深孩子们对这句话的理解,队员们精心设计并创新了教学模式,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情景模拟活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纷纷自告奋勇上台,分别扮演远方来的朋友和热情的主人。
扮演“主人”的孩子热情地张开双臂,用稚嫩却真诚的声音呼喊着,迎接扮演“朋友”的孩子。他们还模仿大人的样子,用小盘子“端”出想象中的水果,满脸认真地招待着“朋友”。台下的孩子也完全沉浸其中,有的大声提醒台上的“主人”要说欢迎的话语,有的兴奋地跺脚,眼神中充满了期待。通过这种沉浸式的情景模拟,孩子们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迎接远方朋友的场景,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的理解愈发深刻,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朋友到来时的喜悦和热情。
在学习“吾日三省吾身”时,队员们采用了小组讨论与分享的教学模式。首先,将孩子们合理地分成若干小组,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在组内自由交流自己每日的反思内容。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反思自己当天的学习情况,有的思考自己与同学相处时的行为,还有的会想到自己是否帮助了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随后,每个小组推选代表进行全班分享。代表们站在讲台上,虽然有些紧张,但都努力地表达着小组内的想法。在这个过程中,赵亚男同学适时地进行引导,用温柔而耐心的语言,向孩子们解释反思的重要性,告诉孩子们反思就像一面镜子,能够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进步。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明白了反思在成长中的重要性。
教“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时,赵亚男同学先运用讲授法,声情并茂地讲述古代学者虚心求教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将古代学者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谦逊的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眼神中充满了敬佩和向往。然后她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孩子们结合故事和自身经历理解句意。在讲述完故事后,引导孩子们思考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并鼓励他们进行分享。孩子们纷纷陷入沉思,开始回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有的孩子想到自己曾经向老师请教难题,有的孩子分享了自己向同学询问不懂的知识点的经历。
这段时光里,孩子们以纯真视角解读《论语》,让古老经典焕新活力;他们也深切感受到,经典传承正借这充满童趣的课堂生动进行。每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通往国学经典的大门,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