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光:六位青年的守护之旅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如同璀璨星辰,照亮着民族文化的长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非遗技艺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面临失传的风险。为了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六位大学生——孙宇轩、庞欧玟、吴佳雯、吉娟、吴思瑾和林雅宣,携手踏上了一场以非遗保护和传承为主题的社会实践之旅。
实践之初,六位青年对非遗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和网络上的文字与图片。他们深知,要真正理解和保护非遗,必须深入其中,亲身体验。于是,他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了大量关于非遗的资料,对即将探访的非遗项目有了初步的认识。在筹备阶段,他们明确了实践的目标:不仅要记录非遗技艺的现状,更要探索其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
带着对非遗的敬畏之心,六位青年踏上了探访之旅。他们首站来到了江南水乡,拜访了蓝印花布的传承人。在这里,吴佳雯和吉娟被蓝印花布独特的图案和色彩深深吸引,她们跟随传承人学习如何设计图案、调配染料、印制布料。庞欧玟则在陶瓷村,与陶艺大师一起体验了拉坯、施釉的全过程,感受到了泥土在手中变幻的神奇。孙宇轩则深入民间,学习剪纸艺术,每一剪都蕴含着匠人的智慧与情感。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非遗,六位青年决定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这一切。吴思瑾和林雅宣负责拍摄和撰写宣传材料,她们用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镜头语言,展现了非遗技艺的精湛与美丽。通过社交媒体、校园广播和校报等多种渠道,她们将非遗的故事传播给更多的人。同时,他们还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讲座,分享非遗保护的经验与教训,激发更多人对非遗的兴趣和关注。
在探访和记录的过程中,六位青年意识到,非遗的保护不仅仅是传承,更需要创新。他们尝试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不失时尚感的新作品。例如,孙宇轩和吴佳雯合作设计了一系列以剪纸艺术为灵感的现代装饰画,既展现了剪纸的精细与柔美,又融入了现代审美元素。庞欧玟则与陶艺大师共同开发了一款结合传统与现代风格的茶具,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
经过数月的努力,六位青年不仅深入了解了非遗技艺的精髓,更在实践中探索出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年轻一代有能力也有责任承担起保护非遗的重任。孙宇轩、庞欧玟、吴佳雯、吉娟、吴思瑾和林雅宣的故事,激励着更多年轻人关注非遗、热爱非遗、传承非遗。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对非遗技艺的探访与记录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成长的见证。六位青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保护非遗,从我做起”的誓言,他们的故事将成为激励更多人参与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美丽篇章。
作者:孙宇轩、庞欧玟、吴佳雯、吉娟、吴思瑾、林雅宣 来源:孙宇轩、庞欧玟、吴佳雯、吉娟、吴思瑾、林雅宣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交通强国宣讲
- 为了加强交通强国思想在中小学生中的宣传,刘恒佐同学在1月14日来到中心小学开展了“交通强国”主题调宣讲社会实践活动。
- 03-01
- “绣”美苗山的非遗守望者
- 桂北的一座小城——融水苗族自治县,这里群峦叠嶂,江河一泻千里,苗族同胞聚居。一代又一代的苗民过着诗情画意的生活,创造了色彩斑斓
- 03-01
- 探红色记忆,传革命精神
- 近日,江苏师范大学文化传承社会实践队踏上了前往江苏省泰州市的红色文化之旅,旨在探寻泰州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特别是革命历史的独特
- 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