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浦山海半程马拉松赛事社会实践活动
一、实践背景与目的
2024年12月1日,首届“嘉港杯”乍浦山海半程马拉松在嘉兴港区成功举办。作为浙江马拉松积分赛的C类认证赛事,该活动以“登山望海 悦跑港城”为主题,吸引了全国2000余名跑者参与。赛事不仅展现了乍浦的山海风光与历史文化,更成为推动全民健身、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平台。
实践目的:
1、深入理解大型体育赛事的组织与运作:通过参与赛事筹备与服务,学习活动策划、安全保障、志愿者协调等专业知识;
2、提升团队协作与应急能力:在赛事保障中积累实战经验,培养服务意识;
3、宣传地方文化与生态资源:借助马拉松平台,推广乍浦的“山、海、港”特色和千年古镇文化。
二、实践内容与过程
(一)筹备阶段:从规划到落地
1、赛道设计与丈量
赛道以滨海中央公园为起点,途经金海洋大道景观带、乍浦港码头、九龙山风景区等标志性区域,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兼具挑战性与观赏性。
10月21日,组委会完成赛道丈量工作,采用国际标准的“标定自行车测量法”,确保21.0975公里的半程马拉松赛道距离精准。
2、赛事宣传与物料准备
参与设计并发放赛事宣传手册,重点突出“登山望海”主题和赛道特色;
协助揭晓赛事奖牌与参赛服:奖牌融入九龙山、乍浦港码头等元素,参赛服采用深蓝色速干面料,体现海洋文化与运动精神的结合。
(二)赛事执行:全方位保障与服务
1、安全保障与医疗保障
与公安、医疗团队协作,在赛道沿线设置8个医疗点,配备AED设备和急救人员;
协助交警实施交通管制,确保赛道安全畅通。
2、志愿者服务
作为赛道补给站志愿者,负责为选手提供饮用水、能量胶等物资,并协助处理突发情况(如抽筋、中暑等);
在健康跑终点参与引导疏散,确保参赛者有序离场。
3、文化展示与互动
在“乍浦渔港”美食街设置文化展区,向跑者介绍当地海鲜特色与历史遗迹(如南湾炮台、海红亭等);
组织拉拉队为选手加油,营造热烈氛围。
(三)赛后总结与反馈
参与赛事数据统计,如完赛率(半马完赛率98%)、选手满意度(95%好评)等。
三、实践中的问题与反思
1、资源调配不足
部分补给站因选手密集出现短暂物资短缺,需优化物资储备与动态分配机制;
2、沟通效率待提升
志愿者间信息传递存在延迟,建议增设对讲设备或统一调度平台;
- 文化宣传深度不足
部分跑者对乍浦历史了解有限,未来可增设赛前文化讲解环节。
四、实践收获与感悟
(一)对大型赛事运作的认知深化
1、系统性思维
赛事成功需多部门协同(如交通、医疗、宣传),任何环节疏漏都可能影响全局;
2、细节决定体验
从赛道喷漆标记到奖牌滑轨设计,细微之处体现组织者的匠心。
(二)个人能力提升
1、应急处理能力
面对选手突发不适,快速启动医疗应急预案;
- 沟通技巧
学会用简洁语言引导选手,并在多语言环境中协助外籍跑者。
(三)对体育精神与城市文化的体悟
1、体育精神
目睹选手在九龙山陡坡赛段咬牙坚持,深刻感受到“挑战自我”的马拉松内核;
2、文化传播价值
通过赛道设计(如途经汤山公园、滨海栈道),将乍浦的“山海港城”形象传递给全国跑者。
五、建议与展望
1、优化赛事服务
增设“智能赛道导航”小程序,实时提示坡度、补给站位置;
开发“文化打卡”互动环节,增强参赛者沉浸式体验。
2、深化校地合作
高校可开设“赛事管理”实践课程,定向培养志愿者;
联合文旅部门推出“马拉松+古镇游”特色路线。
3、个人成长规划:学习体育管理相关知识,深入研究大型赛事运营模式;
持续参与志愿服务,践行“奉献、友爱、互助”精神。
结语
本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马拉松不仅是竞技场,更是城市精神与人文关怀的载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以实践为纽带,在服务中传递温度,在协作中凝聚力量,为全民健身与城市发展注入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