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热点,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冲击和高等教育人才数量的增多,“就业难”问题造成诸多困扰,就业市场面临巨大挑战。而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同时也对就业人才提出需求,不同的城市吸引人才的就业政策各不相同,这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产生影响。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流动情况在全国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济南、青岛、烟台、济宁、日照五市作为山东省内各具特色的城市,就其就业市场、产业结构、文化氛围和生活成本等因素对大学生就业选择分析产生的吸引力度。因此,在z世代背景下研究00后大学生就业去留与城市人才吸引力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指导大学生就业、缓和就业市场供需难题以及推动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资源是国家发展的需要。高校毕业生是就业较大群体之一,其就业状况关系着区域人才资源的配置和分布格局,对区域社会经济的运行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在Z世代(Z世代是一个网络流行语,也指新时代人群。Z世代,也称为“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数媒土著”,通常是指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等问题,呈现就业区域流向不均衡等现象。“就业难”、“就业分布不均”问题亟待解决。就业乃民生之本,是维系民心稳定、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鉴于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1158万人的历史新高,做好高校毕业生及青年群体的就业工作已成为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其就业状况持续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各城市如何精准定位自身优势,有效吸引并集聚人才,提高城市人才吸引力(城市人才吸引力是指一个城市吸引并留住人才的能力,这通常涉及到城市的经济活力、就业机会、生活环境、文化氛围、教育资源、医疗条件以及政府政策等多个方面。),进而推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成为社会共识。
此次调研以山东省内的“00后”大学生(指出生于2000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的山东省内所有在读的不包括休学、辍学的专科和本科生)为调查总体,由于城市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可能大有不同,我们从山东省城市中选出五个发展层次各不同的五个典型城市:济南、青岛、烟台、济宁、日照,抽取其城市中的“00后”大学生(有专科生,本科生之分)作为样本。同时制作线上线下调查问卷,采用非概率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通过此次调研研究,分析大学生就业愿景与现实城市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分析城市优惠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同时激励在校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修养,提高文化素养,扎实掌握专业能力,成为高素质人才,争取在以后的就业环境中,与城市发展需求做到“双向奔赴”。
调查结果分析:城市人文关怀,城市就业率和失业率,城市宜居水平,城市生活水平,专业对口和市场需求等五个城市吸引力维度对于大学生就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五个维度共同构成了城市吸引力的核心要素。由此可以推出,当一个城市在这些维度上表现突出时,其对00后大学生的就业吸引力将显著增强。当城市人才吸引力越强时,对于00后大学生的就业吸引力越大。
随着00后大学生逐渐成为就业市场的主体,他们对于就业城市的选择将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不同城市的就业环境存在差异,大学生就业与城市就业环境密切相关。近年来,各地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优化就业环境,吸引大学生留在本地就业。国家层面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政府,提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享受创业培训、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优惠政策,例如银川市的“十万大学生留银川”的计划。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大学生留在大学城市就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国家和社会齐发力,助力“就业难”问题的有效缓解,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望未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大学生留在大学城市就业的选择会更加坚定。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各地应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就业环境,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教育部门应迅速着手研究和制定长期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战略,包括整体规模、层次、体制和机制等长期的发展目标。引导大学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方向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选择、就业、工作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所面临的十分现实且亟须解决的难题。正确解决高校大学生择业就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既有助于应对时代社会发展的挑战,同时也是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要持续关注人才问题,不断优化就业环境,让劳动者在自己的适合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让每个城市都建立促进发展的人才基地,让每个奋斗者都找到属于自己的报国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