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历史的深邃与厚重如同璀璨星辰,不仅没有被时间的尘埃所掩盖,反而在信息的海洋中更加熠熠生辉。为了让青年学子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亲身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文化的魅力,东北大学软件学院的“软件学院赴辽宁沈阳社会实践团”于2023年8月17日至8月19日,开展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见证。
活动首日,晨光初破晓,实践团的成员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好奇,踏上了前往沈阳的征途。沈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无数历史的记忆与辉煌。而他们的第一站,便是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
一踏入纪念馆,一股庄重而深沉的氛围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众人带入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纪念馆内,展品琳琅满目,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泛黄的文件记录着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破旧的桌椅见证了他们无数个日夜的坚守,简朴的衣物则透露出他们坚定的信仰与无私的奉献。成员们沿着展线缓缓前行,目光所及之处,皆是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与不屈精神。
“看着这些展品,我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感受到那份为了国家和民族未来而英勇奋斗的热情。”连雯静在参观过程中感慨道。她表示,这次参观让她对中共满洲省委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她对革命先辈们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次日,实践团回到了学校,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资料整理工作。他们将第一天拍摄的照片、视频以及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力求将每一个细节都呈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们不仅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沟通与协作。
“资料整理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徐鹤原在整理过程中感慨道。他表示,有些历史文献的字迹模糊不清,需要反复辨认;有些照片因年代久远而失去了色彩,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修复。但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让他们更加珍惜手中的每一份资料,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历史研究的艰辛与不易。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成员们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他们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历史事件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与解读,形成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与观点。这种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促进了他们思维的碰撞与融合。
8月19日,实践团来到了此次活动的终点站——九一八事变纪念馆。这里的气氛更加肃穆而沉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痛与愤慨。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巨大的雕塑“勿忘国耻”,它像一座无声的警钟,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在纪念馆内,成员们观看了关于九一八事变的纪录片和展览,了解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那些令人痛心的数字、那些英勇抗争的故事……都让他们深感震撼与警醒。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与受难者同悲共愤,与抗争者并肩作战。
“看着这些展览,我的心情无比沉重。”汪诗琦在参观过程中低声说道。她表示,九一八事变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更是对后人的一次深刻警醒。她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他们有责任也有义务铭记历史教训,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给实践团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收获。他们不仅加深了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和理解,还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有效沟通与协作。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心灵深处种下了家国情怀的种子,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实践团团长韩雨总结道。他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他表示,未来将继续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勇于担当、不懈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沈阳之行,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寻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成长的见证。实践团的成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前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