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非遗间,乡野绘新篇”实践调研队--瑶族非遗篇
阳光明媚,风光正好,在这样的好天气里,作为“筑梦非遗间,乡野绘新篇”实践调研队的一员,我走进乳源这座城市来一领当地瑶族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有学者曾说过:“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先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自然而然,乳源世界过山瑶博物馆成为了这趟旅途的第一站。走近馆区大门,第一眼看到的是整个馆区的建筑沿中轴线两边完全对称,尽显华美。走进馆内,一幅历史的长卷缓缓展开,就仿佛穿越时空,乳源县悠久的历史变迁,过山瑶民族跌宕起伏的迁徙历程,以及他们在不同地域留下的独特足迹,在眼前一一呈现。
博物馆内,每一幅展示图,每一件展品,都在细语讲述着过山瑶丰富多彩的节庆习俗。尤其是瑶绣展区,那一针一线间细腻精湛的手工艺,犹如绽放绚烂文化之花,让人不禁对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美绝伦赞叹不已。
在参观了世界过山瑶博物馆之后,我了解到乳源最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三大类,分别是瑶族民俗传说、瑶族刺绣服饰与瑶药。近年来,它们创新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为了解在这背后的更多故事,调研的下一站,我来到了乳源非遗文创孵化基地。
自2022年成立以来,相继引进和培育了瑶山长鼓情、瑶母慈绣、瑶汉天地、瑶木兰、瑶山韵等一批批特色、精致、时尚的瑶绣非遗文创品牌,并在此开设了乳源瑶族刺绣非遗工坊,成为乳源独特亮丽的文旅名片。走进里面的展馆,第一眼就能发现各式各样的文创产品,时尚清新的保温杯,清丽婉约的团扇,精美秀致的瑶绣饰品,匠心独运的瑶绣摆件等等。与此同时,在与场馆内工作人员的交谈中,如愿以偿,我也了解到这座文创基地落成前后艰辛坎坷的故事。听着他们平静的讲述、看着他们脸上的笑靥,我知道那些崎岖坎坷早已化作他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我们总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确实是文化的特性,但要如何在多元化的浪潮之下,仍然保持民族文化的底色,坚守传统的灵魂,这是当今时代的难题,也是我这次调研开展的目的。虽然仍然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但这趟旅途给了我很多启发,这些是弥足珍贵的财富,也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者: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邓志冬 来源: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邓志冬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夏日爱心补给站,团团为您送清凉
- 随着酷暑天气的到来,泾县团县委从7月31日起至8月30日,在城内开展“团团送清凉”志愿服务活动,旨在为辛勤工作的户外劳动者们带来一丝
-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