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非遗间,乡野绘新篇”实践调研队--凤翔泥塑篇
第一次以调研的方式来到一座村落、一个景点,用双眼观察村风村貌,凭一心品味乡土乡情。当我看到每家每户都敞着的大门、坐在门口话家常的乡党们,手中正在捏制或绘制的“泥耍货”……原本闷热无趣的夏日午后变得生动有趣,舟车劳顿带来的疲惫也一扫而空。
在陕西省宝鸡市城关镇六营泥塑村,为期两日的微调研就这样展开……
偶然进入一户人家,受到热烈欢迎。女主人骄傲地展示自家的泥塑成果,诉说着一代代“传奇”。栩栩如生的“泥耍货”、主人介绍时如炬的目光,无不彰显着满满的文化自信。
在队长带领下来到村口的“西府民俗艺博园”,门口的众多铭牌是数十年来六营村在“非遗+旅游”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的块块勋章。园内是著名非遗泥塑传承人——胡新明的作品、成果展示, 琳琅满目,令人叹为观止。
第二日一早,带着早已准备好的问题,我们与村书记廖卫军相约,走进了“风翔区传承泥塑文化旅游专业合作社”的办公室,书记热情地迎向我们。访谈围绕“非遗赋能乡村振兴”这一主题,涉及“变化效益、经验教训”等多个维度。我们深入了解了六营村的经济文化及各类产业发展现状、特色发展模式、村民观念的变化进步……“人均收入从6000元到如今23000元”“泥塑制作从3户到328户”……我们一次次被廖书记提到的变化所震撼。许多书本上的知识,如“土地流转”“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走进了我们的现实生活。
廖书记表示,六营村已相继建成中国泥塑园、民间工艺传承体验区、农家风情园等,将泥塑产业和乡村休闲游深度融合。产业链的拓展预计将创造超过300个就业岗位,每年可接待游客及研学学生达80万人次,将进一步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助力当地产业的繁荣与壮大。同时,六营村还将间接带动周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凤翔最美的游览区。
巧手匠心绘斑斓,乡土风情传千年;彩泥幻化万物生,艺术瑰宝耀人间。六营村的能工巧匠们,继续一笔一画绘制栩栩如生的凤翔泥塑,也继续在这片西府大地上,绘制着他们的精彩人生。
作者: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常琰鑫 来源: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常琰鑫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夏日爱心补给站,团团为您送清凉
- 随着酷暑天气的到来,泾县团县委从7月31日起至8月30日,在城内开展“团团送清凉”志愿服务活动,旨在为辛勤工作的户外劳动者们带来一丝
-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