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援”梦者志愿服务队:以青春之名,筑法治之梦
2024年是我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入实施“八五”普法的第四年。“努力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部署。为帮助广大群体“知法、学法、守法、用法”,学会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助力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建设新局面,自2024年1月9日以来,在法学院教师刘亚川琦、韩晗的带领下,由许雅琳、徐永瑞、曹家宁等7名法学专业本科学子组成的“援”梦者志愿宣讲服务队,赶赴济南市长清区人民法院、长清区司法局、中川社区、常春藤社区等21个地点开展调研及法治宣讲活动。服务队以前期调研为基础,在基层司法机构的指导下,针对性地在各社区开展普法宣讲活动,骄阳似火,服务队以专业知识为居民撑起了一方法律之伞。
为了更好地开展普法工作,早在寒假期间,“援”梦者志愿服务队就已经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他们深入长清区的文昌街道、崮云湖街道、孝里街道等地,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对基层社区的人员组成、当前基层存在的常见法律问题、社区法治意识普及情况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最终敲定老年人赡养、运动损伤、电信诈骗、高空抛物、造谣传谣与个人信息保护等百姓普遍关心的法律问题作为普法宣传的重点。精准的调研,不仅为他们后续的普法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更让他们深刻理解了法治建设在基层的迫切需求。
炎炎夏日,“援”梦者志愿服务队的身影活跃在多个基层治理单位。考虑到传统的普法方式往往难以吸引群众的兴趣,服务队创新性地采用了小剧场演绎、法律咨询点设立、送法入村等多种形式,力求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
“如果遇到子女拒不赡养怎么办?”宣讲结束,群众们拥上前来,纷纷道出自己的疑惑,他们或面带愁容,或眼神坚定,纷纷敞开心扉,诉说着自己在子女赡养问题上的种种困惑与无奈。服务队成员们侧耳倾听,眼神中满是关切与理解,用最贴近人心的话语,逐一解答着每一个疑问。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如同春日里的暖阳,瞬间温暖了整个现场。居民们听后,纷纷点头称赞,脸上洋溢着收获与感动的笑容,纷纷表示:“这样的课堂,让我们学到了平时难以触及的法律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援”梦者志愿服务队深知,法治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为此,在刘亚川琦、韩晗两位老师的指导下,他们依托山东师范大学法律援助中心,深耕法治文化建设。他们定期举办法治摊位设立、法治文化节等活动,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根植法治理念。同时,他们在孝里街道等街道设立服务站,常态化提供法律咨询与援助,以实际行动传递法治温暖与正能量。目前,团队业已累计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数百次,出具法律意见书80余份,参与诉讼、仲裁活动14件/次,为受援者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受到省法援中心充分肯定和济南电视台、山东师大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成为了法治文化传播的坚实力量。
“法治之路,你我同行。”“援”梦者志愿服务队用他们的青春与汗水,在法治的道路上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精神,用专业知识与满腔热情为基层群众送去了法治的温暖与力量。“未来,我们将继续秉承初心与使命,不断探索与创新普法宣传的新模式、新路径,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贡献更多的青春力量。”团队负责人、法学本2202班许雅琳坚定地说。他们始终相信,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手中有法,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法治之路!
作者:李梦涵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援”梦者志愿服务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语”润非遗古韵长,同行沃野绘农章
- 盛夏启航,为深入调查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与前景,8 月
20 日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法学院“语”你同行实践队秉承“
- 08-27
- 灵璧县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之助学活动
- 7月14日,由团县委、县总工会联合举办的灵璧县大学生暑期三下乡“青力学堂”暑期公益托管班开班仪式在东北社区顺利举行。
- 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