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民族团结实践团于7月17日下午深入回民村,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村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情况。
基层调研强认同
队员们深入回民村,以调查问卷为载体,挨家挨户上门走访,深入了解村民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与认同情况。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不仅关注村民们对民族团结政策的知晓程度,更深入挖掘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民族团结故事。通过这些真实案例,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奋斗的精神。同时,队员们也积极向村民们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认识到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和谐是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石,增强他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回汉携手促繁荣
在深入调研过程中,队员们遇到了两位具有代表性的受访者。一位是牛羊养殖大户,他采用“公司+农户”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下既有回族群众又有汉族群众,回汉农户紧密合作,共同发展,携手并进,树立了民族团结与合作的典范。另一位是退伍老兵,他的言语中充满了对民族团结的深情厚谊。老兵回忆起往昔岁月,动情地讲述了回族与汉族村民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感人故事。这正是在党建引领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的明证,体现了跨越民族的深厚情谊和民族团结的力量。
数字传承渡江史
在调研走访过程中,队员们发现回民船工支援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的故事需要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于是,队员们在深入学习和研究之后,精心制作了一个题为“民族团结石榴籽讲渡江战役”的视频,并将其发布于网络平台上,采取新型传播方式让更多同胞了解回民村群众与其他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共同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贡献力量的历史。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有效拓宽了红色文化传播的边界,更为新时代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生动教材和有力支撑。
此次深入回民村的走访活动,不仅让队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地村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和生活状况,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队员们表示,将把此次活动的经验和感悟带回学校,与更多师生分享,共同为推动中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