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田野间绽放,共绘绿色乡村新画卷
——南京财经大学暑期农村垃圾分类社会实践纪实
导语:夏日的阳光如同金色的绸缎,铺满了广袤的农村大地,也照亮了南京财经大学一群青年学子的心。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暑假里,他们放弃了舒适的空调房和悠闲的假期生活,选择走进农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对自我能力的挑战,更是一次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他们用青春和汗水,在田野间绘就了一幅绿色乡村的新画卷。
一、缘起:环保之心,点燃希望之火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垃圾围村、污水横流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垃圾分类作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居民环保意识普遍较低,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难度较大。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财经大学的同学们萌生了开展农村垃圾分类社会实践的想法。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推动垃圾分类工作的普及与落实。这个想法一经提出,便得到了学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关注。
二、筹备:精心策划,确保活动顺利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南财的同学们进行了周密的筹备工作。他们首先通过查阅资料、走访调研等方式,对农村地区的垃圾分类现状进行了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宣传内容、活动形式、人员分工等各个方面。
同时,他们还积极联系当地村委会和环保部门,争取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协助。村委会不仅为活动提供了场地和物资保障,还组织村民参与活动;环保部门则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确保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行动:青春力量,助力垃圾分类
随着筹备工作的完成,同学们满怀激情地踏上了农村垃圾分类社会实践的征程。
第一站,他们来到了江苏省启东市东海镇显中村。这里的村民们对垃圾分类知之甚少,生活习惯也较为传统。面对这样的情况,同学们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他们通过发放宣传册、张贴海报、举办讲座等形式,向村民们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和重要性。同时,他们还现场演示了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并邀请村民们一起参与实践。
在同学们的耐心讲解和示范下,村民们逐渐认识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纷纷表示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一位老奶奶激动地说:“以前我们只知道把垃圾扔在一起,没想到这样会造成这么大的污染。现在你们来了,我们才知道原来垃圾分类这么重要。谢谢你们!”
除了宣传和教育外,同学们还积极参与到了村庄的环境整治工作中来。他们拿起扫帚、铁锹等工具,与村民们一起清理道路两旁的垃圾和杂草。虽然天气炎热、汗水湿透了衣背,但他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和满足。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付出和努力正在为这片土地带来改变和希望。
四、收获:成果显著,展望未来
经过多天的努力和实践,同学们的农村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果。据统计,活动期间共发放宣传册100余份、张贴海报20余张。更重要的是,通过同学们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垃圾分类工作也在各村庄逐步推广开来。
图为显中村垃圾分类点
供图:通讯员 徐轶菲
图为团队成员在进行垃圾分类讲解
供图:通讯员 徐轶菲
图为团队制作的显中村垃圾分类宣传板
供图:通讯员 徐轶菲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些村庄还建立了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他们设立了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了分类垃圾桶等设施;同时成立了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负责日常的宣传、监督和指导工作。这些举措的实施不仅为垃圾分类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农村地区的环保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对于参与此次社会实践的同学们来说,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经验和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他们深刻体会到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不仅停留在理论宣传层面,更身体力行地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中。同时,志愿者们还走进农户家中,指导村民如何在家中设置分类垃圾桶,并鼓励他们将垃圾分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他们表示将继续关注环保事业并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共同守护我们的美丽家园。
五、结语:青春无悔,共筑绿色梦想
青春是一首歌,唱响了奋斗与梦想的旋律;青春是一幅画,描绘了希望与未来的色彩。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里;南京财经大学的青年学子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价值和意义;他们用青春的激情和汗水在田野间绘就了一幅绿色乡村的新画卷。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继续秉持着环保之心和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龚奕霖 徐轶菲
日期: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