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和《“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有关要求,深入学习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过程中对于保障粮食和水产品供给状况、了解其对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作出的相关贡献。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稻虾兴农”团队不惧骄阳,顺利完成集结,前往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展开实践调研活动。
团队走访金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为统筹掌握金湖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发展规模与相关政策推行状况,团队将金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走访设计为行程第一站。在这里,团队有幸采访到了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毛国庆副站长。座谈会上,毛站长对于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到,金湖县依托境内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三湖环绕、水网密布而产生的得天独厚自然优势,从2016年起淮安市各级政府便高度重视并展开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技术推广,截至目前金湖县全县单水产养殖面积共15.97万亩,稻田种养面积59万亩,其中稻虾综合种养模式面积27万亩。由于具有水质优良的特色,金湖稻田龙虾对比其他地区具有约每斤5-10元人民币的显著价格优势。
团队与金湖县水产站相关负责人展开座谈会
在初步了解后,团队前往具体村集体进行调研,在新塘中心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帮助下,我们联络到了当地两位稻虾种养大户,金湖县济洲家庭农场负责人和金湖县俊成粮食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两位种养大户拥有多年水稻种植与稻田龙虾养殖经验,皆应用过或正在应用稻虾种养模式,称得上是这方面的经验专家。
两位负责人都指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是一种以水稻种植模式为主,稻田四周沟渠养殖鱼虾为辅的产业。在政府的补贴激励与技术推广下,2018年两位种养大户先后加入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给村集体内其他农户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在加入初期,稻田养殖龙虾显著促进了每亩种养面积净利润的增加,但后续由于农户个体管理模式存在差异与外部疫情等环境冲击,近年稻虾养殖产业收益并不乐观,70%养殖户出现亏损的情况。特别是今年,由于气候影响水草生长困难,多数龙虾无法实现脱壳导致稻田龙虾大幅减产,不利于农户增收。
针对目前存在的困境,村集体集众智、广思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初步探索出两种路径,第一条路径是基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中所要求的宜不挖沟坑或少挖沟坑。需要设置沟坑时,沟坑占比不应超过10%。当地养殖户逐步改稻虾共作为稻虾轮作,进一步响应政策的同时保障自身发展;第二条路径是在已有沟坑中采用混养模式,不单一进行稻田龙虾养殖,在投虾苗的同时适当投入鱼苗,在不影响水稻种植的前提下,多重保障盈利。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稻虾兴农团队深入基层,体悟秾情,“稻虾兴农”团队的暑期实践活动虽然时间有限,但通过深入的调研和实地体验,团队成员对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们相信,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将在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团队将继续关注金湖县稻虾综合种养的发展,并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