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古田光芒耀史册,竹岭振兴绘未来|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师生赴龙岩市古田镇参观学习

发布时间:2024-08-23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多彩大学生8月23日讯(通讯员 张永赫)为深入学习和传承古田会议精神,激发青年一代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 2024年8月19日,长安大学“追溯闽西红色记忆,传承路桥发展成就”社会实践队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 古田精神映史册,会议光芒照未来
实践队员在古田会议纪念馆合影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瞬间成为永恒的记忆,古田会议便是其中之一。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古田会议纪念馆不仅是古田会议会址和相关旧址群的守护者,更是古田会议精神的传播者。长安大学社会实践队有幸参观了这座专题革命纪念馆,深入学习了古田会议的历史和精神。
古田会议,作为红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不仅总结了南昌起义以来的丰富经验,更批判了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强调了用马列主义和党的正确路线教育全党全军的重要性。会议重申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为无产阶级思想建设党和人民军队开辟了新的道路。
福建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一片宁静的田野中,坐落着一处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的圣地——古田会议会址。这里不仅是闽、赣、粤三省交界的地理标志,更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古田会议会址,原为廖氏宗祠,又称万源祠,始建于1848年,以其四合院式建筑和独特的历史价值,吸引着无数参观者的目光。
值得注意的是,后厅正是古田会议的会场,这里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重要时刻。左厢房曾是毛泽东、陈毅在会议期间的办公室,而右厢房则是朱德的办公室,这些房间如今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让人们得以一窥革命先辈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实践队员参观古田会议会场
古田会议精神,作为我党我军的宝贵精神财富,其内涵主要体现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求实创新、保持先进。核心在于思想建党,精髓在于求实创新,本质在于一切为民,根本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这种精神,不仅激励着当时的革命者,也继续鼓舞着今天的人们。
在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团队成员们通过参观学习,深刻领悟古田会议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对古田会议精神的一次重温,更是对青年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实践。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参与互动等形式,团队成员们将更加直观地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从而在心灵深处播下红色的种子,激发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决心和力量。
在古田会议会址东北侧,有一处特别的地方,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深切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感受他波澜壮阔的一生。这便是古田毛主席纪念园,一个由当地百姓和政府共同修建的纪念圣地,是人们表达对毛主席无限感激和怀念之情的重要场所。
踏上纪念园的瞻仰步道,便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纪念节点走了一遍。从入口平台直径18.40米的寓意——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各个平台与台阶组合所代表的历史时刻,如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5年遵义会议胜利召开,以及毛主席享年83岁的纪念,每一个数字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和民族的记忆。
走完151级台阶,汉白玉毛主席雕像映入眼帘。雕像基座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与他的生卒年月,简洁而深刻地铭记着这位伟大领袖的一生。雕像基座的其他面,则铭刻着毛主席生前不同时段的诗词手迹,串联起他的思想与情怀。

实践队员向毛主席雕像献花
毛主席纪念园不仅是对过去的纪念,更是对未来的启迪。它告诉我们,今日国家的繁荣富强,是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结果。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在古田会议召开85周年之际,我们再次来到这里,目的是寻根溯源,深入思考当初是从哪里出发的、为什么出发的”。毛主席纪念园,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 促乡村振兴发展,古田镇竹岭调研
8月19日下午,实践队员来到了竹岭村,乡土发展负责人魏先滨对实践队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向实践队员们介绍了竹岭村的大致情况,并重点介绍了竹福民宿乡土田园的蓬勃发展。实践队员在村中进行走访,与当地村民进行了热切交流。
魏先滨讲述道:“竹岭村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带动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先后被评为上杭县古田镇美丽乡村、古田镇最美村落。”现如今,竹岭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下大力气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提升,让村庄“靓”起来。

村长助理魏先滨带领实践队员了解竹岭村具体情况
实践队员了解到,竹福民宿乡土田园成为当地乃至周边地区的一大亮点。这座集餐饮、住宿、教育、培训与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不仅展现了本地丰富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更是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
 
竹福民宿乡土田园不仅提供大锅灶、磨豆浆、制作肠粉等传统餐饮活动,更推出南瓜汤、红米饭、南瓜叶、芹菜、鸡肉、五花肉及特制毛公大补汤等特色菜品,融合了地方特色与健康养生理念,吸引了大量游客和食客。

实践队员体验特色产业
竹福民宿乡土田园不仅是餐饮与休闲胜地,更是一个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暑期期间,开展为期7天的夏令营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同时,吸引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推动青年人才与乡村发展之间的有效连接。此外,项目还承担了省级农民培训乡村振兴现场教学任务,促进了农业技术与管理经验的交流。
同时,竹福民宿乡土田园充分利用了原有养猪场的空间与结构,通过科学改造,将其转变为具有生态价值与经济效益的茶室与休闲空间。这一举措不仅节省了成本,更重要的是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与生活改善的机会。
 
通过创新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该项目成功地将历史记忆、自然景观、地方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融合,为探索乡村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打特色牌,发展茶叶、蔬菜、水果、水产、食用菌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已走出一条独具福建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了解完竹岭村的发展,实践队在村落中实地考察,走访村民,进行交流。
回忆竹岭村的变化,一位奶奶提到:“现在时代好,村子越来越美丽了!如今的水泥路,代替了泥泞的泥巴地;参观的游客多了,村子变得更加和谐;生活条件变好,房子翻新了,小家更加富裕了……”

实践队员与竹岭村村民交流
村民们感慨,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村干部的实干,才让竹岭村变得越来越好。村民们自豪地对实践队说:“生活越来越轻松,基础设施也跟上了。”

当地村民接受实践队的采访
毛主席曾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实践队深入竹岭村进行调研,深刻体会到了竹岭村之所以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红色资源优势,并结合政府的政策扶持,坚持走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之路。竹岭村的发展,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鲜活例证。
作者:张永赫 潘姝同 来源:长安大学公路学院”追溯闽西红色记忆·传承路桥发展成就”实践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走进甘霖助学,关注乡村儿童成长
  • 走进甘霖助学,关注乡村儿童成长
  •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多专业学生组成的的大手拉小手,共筑蓓蕾池实践团队,在校管理学院的支持和指导下,来到徐州市贾汪区耿集的甘霖助
  • 08-23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