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号召,加大民族地区、农村地区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力度,进一步增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成效,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4年8月11日东北石油大学研究生工作委员会“青春向党,石榴花开”实践团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五家子村开展“语通心连,时‘柯’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团队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入户走访等形式,了解当地居民普通话的使用情况以及学习意愿,根据调研结果设计相应的普通话教学课程,以普通话为载体传承非遗文化,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实践团成员走进富裕县五家子村柯尔克孜族聚居的场所,通过半结构式访谈、入户走访等形式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包括普通话教学、文化交流、民族故事分享等。此次行动不仅彰显了青年学子对党的忠诚与热爱,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实用的语言技能,更在心灵深处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更以“石榴花开”为喻,寓意着民族团结与和谐共进的美好愿景,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播撒下青春与希望的种子。
发放问卷,采集民意
实践团队准备了“普通话使用实情”调查问卷。队员们穿梭在乡间小路上,体验乡村生活,与村民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走访过程中,成员们随机抽取不同年龄阶层的柯尔克孜族民众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居民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和学习意愿,以及当地居民说普通话的使用场合、频率、习惯、熟练度等,并询问了当地民众当地资源开发的优点与不足,为实践团思考如何有效通过推普促进乡村振兴,提供思路与解决方法。
在调查过程中,团队调查人员发现,当地民众对推广普通话的积极性很高,并把普通话看作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沟通手段。但是,由于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等方面的制约,很多人的汉语水平还不够高。这使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推广普通话的时候,一定要把村民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都考虑进去,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使普通话真正成为城乡之间的一座桥梁。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村民们教授普通话 胡越 供图
深入基层,用心宣传
实践团成员们根据当地柯尔克孜族民众普通话水平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通过一对一辅导、集体授课、互动游戏等方式,帮助村民们纠正发音、掌握语法,逐步提高普通话水平。针对青少年群体,团队成员们利用歌曲、绕口令等生动有趣的形式进行练习;针对广大居民,团队成员以民族团结政策为宣传资料向居民推广;利用该村活动中心的图书角作为普通话学习角,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指导服务,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普通话技巧。注重培养村民们的语言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普通话的魅力。
团队成员“趁热打铁”,利用社会工作专业优势,承担协调者和使能者的角色,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特色主题活动,包括普通话演讲比赛、朗诵会、情景剧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展示了村民的普通话水平,更通过生动有趣的形式,让村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普通话的魅力。此外,成员们与当地村委班子成员、统战部工作人员进行联系,带领村民们参观当地的文化遗址、博物馆,让他们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同时,实践团成员们还邀请村民们分享自己的民族故事和传统文化,在分享过程中,村民们纷纷讲述了自己或家族中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坚韧不拔,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精神,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普通话推广活动现场与村民进行交流 党超宇 供图
创新模式,丰富资源
实践团成员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了解村民的基本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把握他们的普通话学习需求,积极探索普通话推广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为了打破传统学习方式的束缚,实践团巧妙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建立普通话学习微信群,为他们提供了无障碍的交流与学习环境。此外,实践团还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线上活动,如语音打卡、模拟对话,旨在激发村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些活动不仅让普通话学习变得更加有效便捷,还有效促进了村民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
此次语通心连,时‘柯’同行”普通话推广活动不仅是一次语言学习的盛会,更是一次心灵沟通的旅程。通过此次活动,加深了实践团成员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与认识,也让实践团成员意识到推广普通话、促进文化间交流的重要性。他们带着对乡村的深情厚意,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普通话的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们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为推动民族文化交流和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们也呼吁更多的青年学子加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列中来,共同为建设美丽富饶的新农村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 刘雅欣 张丽 胡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