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研精覃思,同心同行”调研团对话高校学生探讨性格心理与志愿行为的内在关联

发布时间:2024-08-14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了深入探讨性格心理与志愿服务效果之间的内在关联,“研精覃思,同心同行”调研团展开了一次针对高校大学生的调研活动。团队成员杜化闯于7月20日至7月23日走访了多名在校大学生,并特别对两名在志愿服务中表现突出的大学生进行了深度采访。分别是聊城大学杜同学和燕京理工学院马同学。通过与她们的面对面交流,调研人员不仅了解了她们的志愿服务经历,还深入挖掘了她们的性格特征、心理趋向以及志愿服务对她们自身和服务对象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杜同学:ENFJ型人格与公益服务的完美结合
    杜同学是一名ENFJ型人格的学生,曾担任辅导员助理,拥有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她热衷于公益志愿活动,尤其在校图书馆的志愿服务中,积极管理书籍并组织阅读分享活动,旨在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她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动机是个人成长和帮助他人,通过这些活动提升了自己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志愿服务中,杜同学也遇到过挑战,比如在一次阅读分享活动中由于准备不足导致现场混乱。面对困难,她及时调整流程,与团队合作,成功解决了问题,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她认为自己在志愿服务中是“执行者”,强调热情、实干精神和责任感是成功的关键。杜同学对自己的志愿服务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服务过程中的共同成长是最大的收获。她建议组织机构应为志愿者提供前期培训,并根据性格心理进行相应安排,以提高服务效率和志愿者体验。
二、马同学:ISTJ型人格与学业类志愿服务的深度契合
    马同学是一位具有丰富志愿服务经历的前校社团发展中心部长,她自认为是ISTJ型人格,即“检查员型人格”。这种人格类型的人以高度的责任感、组织能力和注重细节著称。马同学特别偏好学业类志愿服务,例如在法学院模拟法庭担任志愿者,负责案件资料整理、模拟庭审准备和协调小组成员工作。她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主要是个人成长和获取学分,认为这能巩固法律知识并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志愿服务中,马同学遇到过困难,如时间紧迫和人员不足导致的准备工作缓慢。但她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和团队协作克服了这些困难。她认为自己在志愿服务中扮演的角色是“协调者”,强调专业知识、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感的重要性。马同学认为志愿服务的成果不仅在于活动的顺利进行,更在于团队成员的成长和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她对志愿服务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并建议组织机构为志愿者提供明确的职责分工和资源支持,以提高效率和志愿者的体验。
    两位同学的故事生动展示了不同性格类型的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的表现与成长。通过她们的经历,我们看到了性格心理与志愿服务之间的深刻联系,也看到了志愿服务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价值。志愿服务不仅是奉献爱心的过程,也是志愿者自我提升和成长的机会。不同性格类型的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展现出各自的优势和潜力,而服务中的挑战和困难则促使他们不断学习和进步。无论是哪种性格类型,只要投入热情和努力,每个人都能在志愿服务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并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
文/尚珂伊  图/“研精覃思,同心同行”调研团  编辑/徐英博  来源/“研精覃思,同心同行”调研团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古韵今风筑新梦,乡居蝶变换锦裳 —“青翼乘云,荣耀沙洲”团队赴张家港凤凰镇开展调研活动
  • “电”掣行动,筑梦绿程——废旧电池回收,绘就社区环保新画卷
  • 以青春力量,写时代绿色长征卷
  • 以青春力量,写时代绿色长征卷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绿色科技创新、绿色科考研究、
  • 08-14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