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广东医科大学银晖志愿服务队三下乡队伍(以下简称“服务队”)前往湛江市霞山区,开启为期4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之旅。今天,服务队在小脚印幼儿园开展一场主题为“义教科普进课堂,动手实践同进步”的义教活动,小老师们为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节丰富有趣生动形象的课程,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不仅学习了口腔健康的相关知识,如何保护我们的牙齿健康,还了解到端午节的由来与发展,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文化传承一代代发展下去。
在口腔健康的课程中,服务队队员先从牙齿的基层知识出发,讲解牙齿的结构,外形和分期等内容。例如,牙齿分为恒牙和乳牙,乳牙在6-12岁脱落后变成恒牙,恒牙将持续我们的终身。
图为服务队队员邀请小朋友们回答问题。通讯员 何键瑜 摄
现场教学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回应地十分积极活跃,纷纷踊跃发言。接着服务队队员从儿童口腔疾病的患病特点以及如何进行口腔保健,防治蛀牙的发生。课程的最后询问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牙齿时,小朋友们回答的声音此起彼伏。“我们要经常刷牙,睡前不喝牛奶,少吃糖果!”“我们要睡前刷牙,经常换牙刷!”“我们不能挑食,定期去做检查!”
目前,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关注幼儿的牙齿健康尤为重要。我们在进行交流时,首先暴露出来的就是我们的牙齿,所以说牙齿是我们“笑容的门面”,能够帮助我们咀嚼食物。然而,有时候往往是一些不经意的习惯,或者是关于幼儿牙齿的护理,不仅要让小朋友们知道牙齿健康的重要性,更要让他们通过课程的学习,最后掌握自己如何保护牙齿,每日刷牙。
除了关于牙齿健康护理的课程,本次义教活动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与发展的课程。“五月五,过端午,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随着一首儿歌的引入,小朋友们的眼睛都聚焦到了小老师的身上。
图为服务队队员介绍端午节 通讯员 何键瑜 摄
服务队队员从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如吃粽子,划龙舟,插艾叶等,再到介绍屈原的故事,最后一起学唱了关于端午节的儿歌,带领小朋友们一起折纸。不少现场的小朋友们最后都成功的折出了“粽子”。
图为小朋友们最后的折纸成果展示 通讯员 何键瑜 摄
端午节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我们中华传统节日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并传承端午节不仅是我们维护历史,保护历史的表现,更是关系着我们文化的传承。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有多种。最初,端午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后来,五月初五前后,天气高温潮湿,病菌活跃,毒气上升,疫病流行,甚至常有孩子夭折。当时流传着俗语:“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人们就把五月看成不吉祥的月份,是“恶月”,五月五日更是“恶日”。端午节就变成了一个除瘟、驱邪、求吉祥、求健康的日子。此外,还有一种说法,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位伟大的诗人和爱国者。
课程结束后,小脚印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与服务队队员告别。“哥哥姐姐们明天还来吗?”“谢谢哥哥姐姐,明天还有折纸吗?”临别前,小朋友们纷纷表示出依依不舍的面容。
图为义教结束之后的合影留恋 通讯员 何键瑜 摄
本次的义教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学习到口腔保护知识,并且了解到端午节的文化,积极参与到端午节的文化传承中来。本次活动不仅为孩子们带去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更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窗户。我们通过互动式教学、趣味游戏和实践操作,激发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这里,每一个微笑都是对我们义教活动的最好肯定。虽然短短的义教课程结束了,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一定有更多的收获,让我们期待下一场义教活动的到来!
文编:何键瑜
摄影:银晖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