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赴南平市来舟镇调研实践队为响应共建绿色生态号召,落实生态保护工作,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实践队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为主题,在马晓开、曹世江老师的带领下,深入调研乡镇地区,探寻当地生物多样性,并运用专业知识,有目的性的实行保护性措施,为当地居民宣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8月1日上午,福建农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赴南平市来舟镇调研实践队成员们召开出行前动员大会,随后实践队来到了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巫智斌老师为实践队员介绍来舟镇林业的总体情况,包括当地生态的系统优势种,珍稀种等。
图为在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座谈会现场。杨志程 摄
座谈会之后,队员们参观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实地探寻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情况。队员们利用“花伴侣”等软件识别物种,在曹世江老师的讲解下,了解物种的生存方式,繁衍特点等。

图图为老师讲解校园内具代表性的植物的信息。杨志程 摄
下午,实践队来到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来舟试验中心,在林场主任邱群的讲解下,队员们了解到来舟镇林场占地一千五百亩,拥有一千四百种珍稀树种,和许多珍贵的资源。在随后的实地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见证了林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从高大的乔木到细小的苔藓,每一种生命都在这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邱群主任告诉队员们,现在林场面临的挑战是对珍稀树种的保存和识别存在困难。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了传承和保护来舟镇的珍贵资源,更是要为实现“绿水青山”图景贡献一份力。

图为实践队员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来舟试验中心了解当地珍贵与乡土树种。杨志程 摄
8月2日,在林场的种子标本室、蜡叶标本室。实践队员见证了一代代林业工作者辛勤努力的采集、制作的标本,在学习中了解生态系统构成及运行规律。感叹生命的转瞬即逝的同时,更深刻体会到生物多样性的独特魅力与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实践队动身前往东山溪,配合当地政府对东山溪区域植物、动物等生物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队员们对区域内物种进行初步辨认、采样、标记、测量,记录物种种类、数量、分布等信息,认真观察种植生态友好型作物、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设施等情况下的林场生态状况。

图为队员参观种子标本室。杨志程 摄
图为队员采集标本。杨志程 摄
为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8月3日,队员们在街道为当地居民分发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册,鼓励居民们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促进来舟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实践队设立站点为居民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并进行简单科普。此时,街道渐喧,居民活动频繁。我们在街头设站,专注宣传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队员积极分发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宣传册内展示多样动植物,配简明文字说明。分发宣传册时,实践队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的重要性及日常保护措施。活动进行过程中,居民兴趣浓厚,接册后多驻足阅读,倾听讲解,甚至主动提问求解,互动热烈,他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注与支持显而易见。整个科普活动进行顺畅,居民参与度高,氛围热烈,科普效果显著。

图为队员们向当地居民分发宣传册。杨志程 摄
队员们为当地居民进行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普宣讲。在与居民交流和深入研讨中,队员们也收获满满。此次宣讲为居民们正确认识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打下基础,大家纷纷表示,意识到每一个物种的消失都是一次无法挽回的损失,在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将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付诸行动。

图为实践队针对当地居民进行宣讲活动。杨志程 摄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之网的基石,它不仅关乎物种的丰富与生态系统的健康,更是人类社会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每一个物种,无论大小,都在自然的平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面,正需要更多年轻血液的注入。实践队此次实践的目的便在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助力共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

图为实践队在林业站合照。杨志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