窖藏瑰宝,品地窖酒之韵
—— 广外艺红梦引航遗韵绽彩实践队奔赴韶关市翁城镇探寻非遗地窖酒
习总书记讲过:“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五千载华夏文明,孕育了无数的家匠陶钧。
沧海桑田,谓世事之多变;河清海晏,兆天下之升平。”正是今日中国繁荣昌盛的真实写照。然而,现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路,面临重重困难。为了更加了解非遗文化遗产的现状,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公共管理与服务学院“红梦引航,遗韵绽彩”实践队10位学生在马璐、罗维维和黄娉婷等3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韶关市翁源县翁城镇,开启从7月6号至12号为期七日“三下乡”探寻非遗之旅。
实践队于7月8日步入翁城镇的地窖酒作坊,通过实地调研、文化交流和采访,为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当天7月8号上午,“红梦引航,遗韵绽彩”实践队有幸采访到了在翁城最具代表性的地窖酒——新钟屋酒文化村非遗传承人和明星村酿酒坊吴老板共话佳酿。 两位采访嘉宾还耐心地解答了实践队员的各种问题。在交流中,实践队员们对翁城地窖酒的历史沉淀与独特工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领悟。

(图为采访交流时)
一、百年技艺,香飘四方
地窖酒酿造技艺在2018年入选为韶关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地窖酒是流行于翁城客家民俗的一种土酿米酒,其酿造技艺形成于清代。在民国时期,翁城所产的米酒远销江西、海南,广西等地,享誉华南地区。

(倒酒中)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壶陈酿能传递到我们的手中,更是经历了层层的考验。让我们跟随着钟屋酒文化村非遗传承人和明星村酿酒坊吴老板的脚步一起揭开翁城地窖酒的酿造面纱。其制作过程是严格遵循古法,第一步选好优质的大米,再用翁城天然山泉水进行浸泡,再洗好称重后,放到盆中晾干;第二步将酒坛进行反复冲洗和消毒晾干;第三步选择用柴火将大米煮熟;第四步将煮好后的米饭自然摊凉晾干,然后放入酒饼进行搅拌,让两者充分混合的后送入发酵房进行恒温发酵,再经二次重复蒸溜形成传统米酒;最后封入瓦坛,深藏地下,静待三年以上,岁月雕琢,余味愈浓。每一滴地窖酒,都汇聚了匠人的心血与汗水,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中)
二、时代的呼唤,地窖酒再绽光芒
在与吴老板的深入交流中,我们得知地窖酒销售主以线下为主,凭借口碑传承,传承古韵。此前,地窖酒多为民间自酿,卫生标准各异。近年来,政府引领新风尚,统一酒坊经营与卫生标准,定期促坊间交流。吴老板坦言,经营之路曾多艰,尤其疫情期间销量锐减,时光艰难。幸好,疫情之后,销量回升,前景光明,日子也越来越盼头。

(图为双方交流中)
在交谈的过程中,吴老板盛情邀请队员们进行品酒互动,实践队员们在品味之后,皆赞不绝口,称其滋味妙不可言。
此行调研,广外艺红梦引航-遗韵绽彩实践队既赏地窖酒工艺之精湛,又感当地人民对传统文化之珍视。展望未来,地窖酒在政府与民众共力下,必将声名远播,为乡村振兴添彩,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