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实践,走近非遗7月31日,志愿队成员为加强自身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前往主馆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进行参观学习。在主馆参观完毕后,志愿队成员前往非遗文化体验馆亲身参与进扎染和漆扇的制作过程中,向扎染与漆扇的主理人学习了制作要点,并在他们的指导下完成了小组成员自己的作品,为更好地向团结村暑托班进行的非遗宣讲活动打下基础。
漆染风月,美育童心8月1日,“拾遗·SHIY”志愿队成员前往扬州市团结村村委会进行非遗文化宣讲。由主持人介绍扎染以及漆文化的历史及发展,再通过展示制作视频引入当日活动重点——体验非遗,并通过抽签的方式将现场的小朋友分为扎染组和漆扇组分别体验。在体验活动结束后,志愿队成员对部分同学进行了深入交流,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再次参与进相关活动中。而后,小朋友们重新回归“非遗课堂”,积极举手参与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问答,帮助小朋友们巩固在非遗课堂所学的知识。当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非遗文化传承的队列之中。非遗文化的传承也应该从小抓起,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当一簇簇火种被播下,总会在未来燃起燎原之火。

图 1为暑托班小朋友体验漆扇制作 “拾遗·SHIY”志愿队成员摄
图 2为志愿队成员合照 “拾遗·SHIY”志愿队成员摄
筝韵悠悠,余音袅袅8月2日上午,在扬州市宏友乐器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志愿队成员参观了古筝厂并了解到古筝的发展历史以及制作过程,体验了古筝上弦等步骤。在采访过程中,志愿者们了解到一台普通的古筝,手工制作的工期在一个月左右,更精细的古筝制作周期也相应地更长,部分用于制作古筝的原木甚至需要贮存多年以晾干其中水分。一台古筝的诞生,历经了多年沉淀,是手工艺人心血的结晶。
图 3为志愿队成员体验古筝制作 “拾遗·SHIY”志愿队成员摄
8月2日下午,志愿队成员前往仪征市的古筝培训机构欣赏了古筝曲中的云起雪飞并对负责人进行了采访,负责人提及:“近几十年古筝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虽然当下的古筝技艺也十分丰富,但传统古筝中所有的几大流派,也应得到更好的传承。”在采访过程中,负责人表示自己也会继续加强与文化馆等的合作,为古筝文化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但如何平衡好传统与现代创新也是非遗传承亟需解决的问题。
图 4为志愿队成员采访古筝培训机构负责人 “拾遗·SHIY”志愿队成员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不仅能够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增强民族自信,还能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添上浓重的一笔。此外,志愿队成员也通过此次内容丰富的活动加强了对于非遗文化的了解,在未来也会为非遗文化的宣扬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向社会展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