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相约酉州,梦渡河湾——共载和声延千里,同筑民族交融梦

发布时间:2024-08-03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扎实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7月25至28日,安徽理工大学化工与爆破学院“传乡韵,兴农风”实践团作为2024 年“三下乡”社会实践全国重点团队,赴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对当地民族特色文化和民生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书院话风韵,座谈鉴古今
位于酉水河湾的两河书院,是一座“漂”在水上的土家族吊脚楼,由数十位土家族老匠人以土家族传统技艺建造,耗时七年。团队成员在河湾村农村职业经理人单一的带领下登上这座原汁原味的土家原始吊脚楼,开展了一次土家文化座谈会。吊脚楼,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展现了土家族独特的审美与适应自然的智慧。座谈会上,单一围绕河湾山寨的悠久历史和发展前景,与团队成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队员们也基于一路以来的所见所感,对新时代土家族文化的发展提出建议。他表示,“进步是相互的——你们来这里实践,要对土家文化进行深入探索,我们也要向你们学习。”

单一与实践团开展座谈会 车彦霖摄
船舶访村民,集市悟民风
河湾山寨三面临水,河流资源丰富,形成了独特的船舶文化。当土家族人民庆祝一些重大事件时,在陆地上跳起摆手舞表达喜悦和感恩等情感,而船舶文化作为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特定的摆手舞仪式场景中,船舶元素被融入其中,成为舞蹈仪式的背景或象征。在集市活动调研时,团队对当地独特的语言、艺术、民俗、技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了解了河湾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尤其是传统民俗活动格外吸引年轻人。
 实践团开展调研 黄洪摄
在临河楼,土家族传统摆手舞传承人——张素梅带领团队成员,学习感受土家族特色摆手舞,亲身体验当地“有形”的民族文化。张素梅表示:“摆手舞能体现土家族人民不畏艰险和热爱生活的民族品质。”随着摆手歌的奏响,团队与张素梅一家围成一圈,拜过四方后,一同跳起了摆手舞。

实践团学习摆手舞 文思摄
 
村镇学工艺,药房品初心
作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柚子龟曾是土家族人民用于保护火种的工具,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极具观赏性的手工艺品。在酉水河镇,实践团拜访了酉阳土家柚子龟传承人——刘仲华。刘仲华解释道:“由于早期土家族人民经常要外出谋生,柚子龟寓意着‘出车千里,平安归来’的殷切祝愿,也寄托着青年男女之间的美好情谊,体现了土家族人民对吉祥如意的祈盼和对生活的热爱。”不少年轻人不远千里奔赴酉阳,只为探寻柚子龟的奥秘。年轻一代柚子龟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在这里得以展现。

刘仲华讲解柚子龟制作工艺 文思摄
部分柚子龟展览 黄洪摄
部分柚子龟展览 黄洪摄
基地见非遗,建筑明匠心
实践团来到酉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土家族传统艺术建造博物馆。吊脚楼的木头均采取榫卯结构连接,不规则石头则是按照白虎背上的纹路砌成,吊瓜样式丰富,在设计上兼顾了实用性和舒适性,采用的工艺技术充分体现了土家人的生活智慧。

榫卯结构与绣球形吊瓜 黄洪摄
宣讲映民声,童心制“扇”“灯”
实践团向当地居民开展了以“促进文化交流,共创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民族文化宣讲会,讲述文化历史,并与当地居民分享了这几天的实践体会和见闻。宣讲会上,团队成员与当地居民各自讲述了不同民族之间互助的故事,这些故事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深刻感受到了不同民族之间那份深厚的情谊和互助的力量。随后,实践团带着制作漆扇、花灯的材料和工具,与当地居民共同凝练制作了反应当地特色的文宣作品,当地居民纷纷对团队成员表示赞许。

队长关于民族团结的宣讲 黄洪摄

实践团与当地居民制作漆扇 黄洪摄

实践团与当地居民制作花灯 黄洪摄
 
民族凝聚则民族兴,民族团结则民族强。忆往昔,峥嵘岁月同回首;看今朝,中华民族一家亲;展未来,民族团结共作为。实践团将牢牢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贡献属于青年学子的青春力量。

实践团与当地居民合照 文思摄
 
通讯员 蒋钰涵
指导教师 王文涛
 
作者:蒋钰涵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义诊连心桥  ,健康共前行
  • 以热爱充实自身,以笃行丰迎青春
  • 以热爱充实自身,以笃行丰迎青春
  • 我们此行的目的,不仅是走出校园,踏入多村的田野与村落,更是要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寻找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需求相结
  • 08-03
  • 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 携手法治之光,照亮乡村希望——山东政法学院经济贸易法学院普法实践纪实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