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兰理学子探寻天水文化瑰宝,走进传统文化基地

发布时间:2024-08-0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多彩大学生网天水7月15日电(通讯员 孙梓行)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和身份标识,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反映了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对民族的发展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024年8月1日,“寻根天水 逐梦中华”—兰州理工大学“职通未来”志愿服务队赴天水参加2024年暑假“三下乡”龙城天水社会实践活动,参观传统文化基地。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溯,更是一场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探索与传承。
上午时分,实践团队来到了这座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的艺术宝库——麦积山石窟,而这座石窟也即将向他们敞开神秘的大门,展现千年岁月沉淀下的辉煌与深邃。当参观队伍抵达麦积山脚下时,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撼。麦积山孤峰崛起,犹如一座巨大的麦垛,峭壁上密密麻麻的洞窟宛如蜂巢,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壮美而神秘的画卷。
图1为麦积山石窟全景。
团队成员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洞窟中栩栩如生的佛像和壁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些佛像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见证了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讲解员的话语在耳边回荡,使参观者们对这些艺术珍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参观过程中,大家不仅被麦积山石窟的艺术魅力所折服,更被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和毅力所感动。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在那个没有机械助力的年代,工匠们凭借着对佛教的虔诚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用自己的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在陡峭的崖壁上开凿洞窟,塑像绘 
像,绘制壁画,创造了这一人类文明的奇迹。
图2为团队成员询问关于麦积山的历史。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麦积山石窟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景区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对洞窟的监测和维护,控制游客数量,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等。同时,景区还积极开展数字化保护工作,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石窟进行数字化扫描和记录,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资料。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麦积山石窟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让这一人类文化瑰宝永远流传于世。
随后,参观团队来到了南郭寺。南郭寺,这座屹立于天水城南山麓的千年古刹,宛如一位智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敬仰和探索。山门前,古柏参天,郁郁葱葱,仿佛是岁月的守护者,迎接着每一位前来拜访的客人。沿着青石铺就的小路前行,队伍来到了大雄宝殿。在大雄宝殿的一侧,有一棵被誉为“春秋古柏”的柏树,相传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树干粗壮,枝繁叶茂,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南郭寺的悠久岁月。讲解员感叹道:“这棵古柏不仅是生命的奇迹,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见证了南郭寺的兴衰荣辱,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图3为讲解员讲解春秋古柏的悠久文化与其特点。
 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实践团队对天水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增强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关注和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来,让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孙梓行 来源:“寻根天水 逐梦中华”—兰州理工大学“职通未来”志愿服务队
  • 武昌理工学院“青春筑梦”通城志愿服务队开展——预防艾滋病,携手共筑健康防线同伴教育
  • 武昌理工学院“青春筑梦”通城志愿服务队开展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 社工学生与基层困境家庭“襄”依“襄”伴,“益”路成长
  • 武昌理工学院“青春筑梦”通城志愿服务队开展“讲好普通话”特色课程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